中国报告大厅网讯,上海作为全国生物医药三大先导产业集群的核心承载区,正加速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高地。其中,浦东新区以全产业链协同创新为支点,2024年实现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4100亿元,同比增长近7%,持续巩固其在细胞治疗、创新药械等前沿领域的先发优势,成为全球生物医药创新资源的战略交汇点。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浦东新区以“研发+临床+制造+应用”为核心构建全链条生态,2019年以来累计获批1类创新药21个(占上海75%)、创新医疗器械31个(占比58.5%),2024年新增2款一类新药和4款创新器械上市。通过强化研发端与临床资源的深度协同,浦东生物医药产业形成“基础研究中试生产商业化应用”的高效转化闭环,近三年年均增长超300亿元。
在前沿赛道上,浦东占据全国6款获批CART疗法半壁江山(占3席),并推动3款自主研发一类新药进入海外主流市场。其国际化战略聚焦“同步研发、同步临床、同步注册”,已有2款全球创新产品实现中国首发。这一模式不仅缩短了国际接轨周期,更带动大批高端医疗器械走向国际市场。
作为全国生物医药创新核心区,张江通过《生命科学产业生态服务图谱》等机制破解协同壁垒,并发布“全球竞争力TOP15创新药企榜单”,从产品管线、临床进展等维度筛选出迪哲医药、君实生物等本土领军企业。区内构建了覆盖早期研发到中试生产的全链条支撑体系,企业仅需一个创意即可链接专业服务网络,大幅降低创新成本。
通过浦东生命科学生态共同体建设,医疗机构与企业的协同效率显著提升。某三甲医院在2个月内便与张江企业完成呼吸训练装置从需求提出到原型落地的全周期合作,印证了“临床问题产业响应”的高效转化路径。这种机制正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快速进入应用场景。
以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为纽带,浦东持续链接全球资源要素。通过专业服务机构与跨国药企的深度合作,不仅加速了本土创新产品的出海进程,更吸引国际前沿技术在中国首发落地,形成双向开放的全球化创新网络。
总结来看,浦东生物医药产业正通过强化全产业链协同、抢占前沿赛道制高点、深化产医融合机制以及构建国际化生态体系,持续巩固其在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战略高地地位。未来随着创新策源能力与国际化布局的进一步增强,浦东有望在新一轮生命科学革命中书写更多“从0到1”的突破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