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清明小长假期间,全国各地以丰富的文旅活动和创新消费场景为抓手,通过沉浸式体验、跨界融合与特色产品供给,有效释放文旅消费需求。数据显示,多地景区接待量与旅游收入显著增长,春日文旅消费展现出强劲复苏态势,为全年文旅经济注入新动能。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十五五文旅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预测报告》指出,各地紧抓清明假期契机,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整合激发文旅消费潜力。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以"水上庙会"形式举办溱潼会船节,融合情境演绎与民俗活动吸引游客参与;北京市推出312场群众文化活动、843场演出及特色赏花线路,覆盖多元消费需求。江西省创新实施"云游江西"一卡通和"百县三地图"工程,针对亲子游、研学游等客群精准施策,带动地方经济联动发展。山东省通过旅游列车串联全省资源,并推出交通接驳、住宿折扣等惠民措施,形成全域文旅消费网络。
踏青赏花与沉浸式文化体验成为假日热门选择。美团数据显示,清明期间踏青赏花搜索量同比上涨118%,露营热度增长132%。河北省石家庄栾城区将非遗展示、市集互动融入樱花季活动,单日接待游客达8万人次,带动经济收入超280万元;四川省通过夏布制作、打铁花等非遗展演,为传统节日注入文化内涵。县域旅游持续升温,全国县域景区热度上涨超254%,河南新县酒店搜索量激增400%,天津蓟州景点搜索量突破600%增长阈值。
节假日文旅市场通过"赛会+""节气+"等模式打破产业壁垒。贵州省推出"赏花+"系列融合活动,杭州依托大型演唱会吸引外地观众占比超六成,单场票房破9500万元并带动周边消费5.5亿元。栾城区创新打造"农商体健"融合场景,河北省石家庄樱花季通过差异化体验提升游客粘性。数据表明,国内长线游占比较清明前提升至33%,23天短途深度游成为主流选择。
总结而言,今年清明假期的文旅消费呈现出多元化、全域化和年轻化的显著特征。各地通过场景创新、资源整合与政策扶持,在激活传统市场的同时培育新兴增长极。随着"节气+""赛事+"等模式持续深化,未来文旅产业将更注重文化内涵挖掘与跨界价值延伸,为消费者提供更具深度与温度的体验选择,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