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清明假期期间,全国国内出游人次达1.26亿,同比增长6.3%,旅游总收入突破57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7%。各地以创新业态和特色活动为抓手,在农文旅融合、科技赋能体验、文化场景活化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假日经济注入新活力。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十五五文旅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预测报告》指出,清明假期恰逢春茶采摘季,北京、浙江等地将传统农事与旅游结合,推出采茶制茶等沉浸式项目。游客在茶园中体验从鲜叶到成品的制作全流程,既感受非遗技艺魅力,又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数据显示,相关特色线路产品预订量较节前增长超40%,成为乡村游市场重要增长极。
山东、江苏等地创新文旅场景应用,通过"公园+徒步/骑行"组合打造户外新风尚,配套推出数字藏品发行和VR游戏互动。新型玩法吸引年轻客群积极参与,仅杭州西溪湿地景区就实现AR导览系统使用量同比翻番。科技元素的融入不仅提升游览趣味性,更推动旅游产品附加值提升。
全国博物馆掀起特色活动热潮,安徽、贵州等地结合节气推出"赏春景·探民俗"主题展览,通过文物修复体验、传统手作课堂等项目拉近公众与文化遗产的距离。数据显示,假期期间文博场馆接待量较平日增长2.3倍,印证了文化消费的强劲需求。
此次清明假日旅游市场呈现业态创新加速、消费结构升级两大特征。在农文旅深度融合与科技赋能体验的双重驱动下,旅游业正从传统观光模式向沉浸式、个性化方向转型。随着各地持续丰富产品供给和场景营造,文旅融合的乘数效应将进一步显现,为经济增长注入持久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