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当下的经济与市场环境中,鞋服行业正经历着深刻变革。2025年,全球鞋服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消费者需求日益多元,技术创新不断涌现,这一切都促使鞋服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泉州鞋服产业却脱颖而出,成为行业发展的典范。其从家庭作坊起步,发展到如今在国内外市场占据重要地位,背后有着诸多值得探究的发展路径与经验。
(一)萌芽阶段:家庭作坊开启创业征程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鞋服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20世纪70-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国大地,泉州凭借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迎来了鞋服产业发展的契机。当地居民以家庭为单位,将简陋的民宅改造成家庭作坊,主要承接港澳台地区的外贸代工订单。这些作坊生产的鞋服产品款式简单,技术含量低,但凭借成本优势,满足了国际市场对中低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大量需求。虽然规模微小,却初步构建了鞋服产业的集聚态势,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初步发展阶段:本土品牌觉醒与产业集聚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泉州鞋服企业在代工经验的积累和市场视野的拓展下,不再满足于贴牌生产。一批本土品牌如安踏、特步、361°等运动品牌,以及柒牌、劲霸等男装品牌应运而生。它们借鉴国际品牌的设计和营销理念,深入挖掘国内消费市场需求,逐步树立起具有辨识度的品牌形象。与此同时,上下游配套产业加速向泉州集聚,形成了完整且紧密的产业链条。晋江陈埭镇的鞋材市场蓬勃发展,产业集聚带来的规模效应吸引了大量人才流入,推动了泉州鞋服产业集群快速发展。
(三)成熟扩张阶段:品牌多元化与产业升级
20世纪90年代,泉州鞋服品牌开启多元化发展道路。运动品牌通过赞助体育赛事、签约体育明星等营销手段,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男装品牌则细分市场,推出多样化产品线,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这一时期,泉州鞋服产业集群规模持续扩张,形成了以晋江、石狮为核心,辐射周边地区的产业布局。产业园区兴起,企业间分工协作更加精细,政府也加大扶持力度,出台一系列产业政策,助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
(四)转型创新阶段:创新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21世纪以来,面对全球竞争加剧和消费者需求升级,泉州坚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鞋服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升级。在品牌营销方面,企业搭建线上销售平台,开启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利用直播带货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开发和推送产品。在生产制造方面,引入3D打印技术、智能穿戴设备与运动服饰结合、新型面料研发等创新举措不断涌现。同时,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企业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从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到产品包装,全方位践行环保理念。
(一)坚实的产业基础:区域协同与城乡联动
泉州鞋服产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其坚实的产业基础。在区域协同方面,沿海县域以晋江为龙头,整合石油化工与纺织鞋服产业,形成了规模庞大且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产业链闭环。晋江鞋服产业园区集聚效应显著,现有鞋业生产经营企业30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35万人,年产量超7亿双,年产值逾150亿元,出口创汇超12亿美元,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超50%知名运动品牌的采购中心和研发基地。山区县域以南安为核心的泛家居产业链群与鞋服产业相互补充,实现县域间产业协同发展。在城乡联动方面,中心城区汇聚人才、技术和信息,为鞋服产业智能化转型赋能,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产业输送专业人才,推动产业向智能制造转变。
(二)完整的产业链协作:全链条协同与企业梯队发展
泉州鞋服产业构建了从“一滴油”到“一双鞋、一件服装”再到“一场赛事”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上游提供高品质化纤原料,中游满足多元化生产需求,下游通过举办赛事提升品牌曝光度,实现了鞋服产业与体育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同时,泉州形成了多层次企业梯队,中小微企业专注细分领域,创新型中小企业推动产品研发,专精特新企业在特定领域实现技术突破,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协同发展。例如,安踏集团牵头成立的鞋服产业创新联盟,已孵化出十余家高成长型企业。
(三)完备的要素配套: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
泉州鞋服产业集群拥有完备的生产要素配套体系,产业布局高度集聚。上游吸引众多原材料企业,解决了产业链短板问题;中游集聚大量中间产品研发与生产企业,为下游提供多样化配套支持;下游企业通过创新设计和全球化营销,打造知名品牌。此外,纺织业、服装业和纺织机械在全市形成完整产业链,推动了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与升级。2024年泉州市纺织鞋服产业产值已突破7000亿元,石狮和鲤城区的规上产值数据凸显了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与竞争力。
(四)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赋能品牌价值
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深厚的文化底蕴为鞋服产品赋予了独特魅力。传统工艺如刺绣、印染等在鞋服设计制作中传承发扬,融入闽南文化元素的手工刺绣运动鞋,价格比普通运动鞋高出50%以上。在国内10大体育品牌中泉州独占7席,拥有55项“中国驰名商标”以及11项“中国名牌”,33家上市企业凭借强大实力带动产业规模化发展与国际化拓展。
(一)深耕品牌建设: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泉州鞋服产业通过品牌与文化创新推动产业发展。23家品牌龙头企业联合成立时尚产业联盟,共享设计资源、联合举办新品发布会,塑造具有泉州特色的时尚品牌形象。企业深度挖掘文化底蕴,将海上丝绸之路元素融入设计与品牌故事,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推动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也成为创新的重要引擎。泉州市80%以上的鞋服企业接入产业互联网平台,库存周转率提升25%,订单获取率提高18%。
(二)控制成本压力:智慧突围应对挑战
面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泉州鞋服企业采取多种措施控制成本。在控制原材料成本方面,有的企业创新设计理念,精准计算原材料用量,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争取优惠价格。在降低劳动力成本方面,部分企业引入自动化生产设备,打造智能化生产车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保障产品品质一致性。
(三)应对市场竞争:积极求变开拓市场
在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泉州鞋服企业以安踏为代表,加大品牌建设投入,引入先进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实现市场份额的稳步增长。在国际市场上,匹克凭借创新科技打入欧美、东南亚等市场,为泉州鞋服产业开拓国际市场树立了榜样。
(四)满足消费需求:驱动创新可持续发展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泉州鞋服企业积极响应。特步引入智能制造系统,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定制需求,定制订单量逐月攀升。鸿星尔克推出环保运动鞋系列,获得市场认可,促使更多企业跟进绿色创新。
(五)聚焦人才引育:保障产业创新发展
人才是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的核心驱动力。鞋服行业分析指出,泉州鞋服产业通过与本地高校合作,定制课程体系,实现人才精准输送。企业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并完善福利体系留住人才。同时,聚焦数字经济等前沿产业人才培育,搭建线上人才引进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2025年,泉州鞋服产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凭借其独特的发展历程、显著的产业优势以及多方位的创新升级举措,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家庭作坊起步,发展成为产值超7000亿的产业集群,泉州鞋服产业的成功经验为整个鞋服行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其在品牌建设、成本控制、市场拓展、满足消费需求和人才引育等方面的实践,展现了传统产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转型与突破。未来,泉州鞋服产业有望继续保持发展活力,在全球鞋服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也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