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国家统计局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3月下旬我国流通领域重点跟踪的9大类50种生产资料价格呈现分化态势。统计周期内,14类产品价格上涨,31类产品价格下降,5类产品保持稳定,其中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等核心品类的价格波动凸显市场供需动态变化。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资料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在黑色金属领域,螺纹钢(Φ20mm HRB400E)价格维持3239.7元/吨不变,线材(HPB300)微跌至3407.9元/吨。普通中板和热轧板卷则分别上涨1.3%与0.3%,显示板材需求相对活跃。角钢价格小幅回落0.1%,而无缝钢管保持微增态势,反映不同钢材品类的市场需求存在结构性差异。
有色金属板块呈现明显分化特征。电解铜(1)价格显著上涨1.8%至81291.4元/吨,成为该类别最大亮点;铝锭与铅锌等品种则小幅回调,跌幅均未超过0.6%。这种分化的背后既包含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传导效应,也体现了国内工业领域对铜产品需求的阶段性回暖。
化工类产品价格波动幅度最大,硫酸价格上涨3.8%至669.1元/吨,而烧碱(32%液碱)则暴跌6%,跌至954元/吨。甲醇与聚乙烯等塑料原料涨跌幅均在1%以内窄幅震荡,苯乙烯、纯苯等有机化学品价格同步走低,表明化工产业链上下游供需关系正在经历调整期。
石油天然气板块中,液化天然气(LNG)与汽油柴油价格涨跌幅度均低于1%,整体保持稳定。相比之下,煤炭市场压力较大:除无烟煤价格持平外,普通混煤及各类动力煤价格普遍下跌1%1.8%;焦煤、焦炭跌幅均超1%,显示传统能源领域面临需求收缩挑战。
在农产品(加工用途)监测中,稻米与大豆价格基本稳定,小麦和玉米小幅下跌0.2%0.3%。值得关注的是豆粕价格单日暴跌7.5%至3170.2元/吨,创统计周期最大跌幅;而棉花价格上涨0.4%,显示纺织原料市场存在结构性分化。生猪(外三元)价格维持在14.7元/千克低位,延续了养殖业的低迷态势。
农业生产资料方面,尿素价格逆势上涨4.4%至1923.8元/吨,成为化肥板块亮点;复合肥与农药价格同步微增。建筑领域产品延续弱势行情:普通硅酸盐水泥(P.O42.5)价格环比下跌0.6%0.8%,浮法玻璃跌幅不足0.2%,反映房地产及相关基建投资对建材市场的支撑力度减弱。
天然橡胶价格保持16492.9元/吨不变,瓦楞纸价格下跌3.3%至2606.3元/吨,进口针叶浆跌幅1.3%,显示造纸行业面临成本与需求双重压力。林产品板块整体波动幅度收窄,反映出市场进入阶段性调整阶段。
总结:核心品类价格分化凸显经济转型特征
本次监测数据显示,我国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呈现"涨跌并存、结构性分化的显著特点。黑色金属与农产品加工原料总体保持稳定,而化工能源领域的剧烈波动折射出行业供需矛盾。有色金属的局部回暖释放部分积极信号,但煤炭等传统能源价格下行压力仍需关注。随着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不同品类生产资料的价格走势将更紧密地关联到产业升级进程与市场需求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