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国际贸易博弈持续升级的背景下,中国政府于2025年4月密集出台系列反制措施:对原产自美国的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对稀土等关键战略物资加强出口管制,并将涉及国家安全风险的16家美国实体列入管控名单。这些举措既是对美方单边贸易保护主义的有力回击,也彰显了中国维护核心利益和多边规则的决心。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稀土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可行性评估报告》指出,根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告,自2025年4月10日12时起,中国对所有原产于美国的商品在原有税率基础上加征34%的关税。该政策设置缓冲期至2025年5月13日,确保已启运货物可免于追加税费。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反制覆盖范围空前广泛,涉及机电、化工、农产品等全品类进口商品,同时明确现行保税和减免税政策不受影响。此举直接回应了美国此前宣布的"对等关税"措施,通过精准施策维护国家经济主权。
为防范关键矿产资源外流风险,商务部与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自2025年4月4日起对钐、钆、铽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全面出口管制。这些具有军民两用特性的稀缺资源,其管控措施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既履行防扩散国际义务,也保障中国在高端制造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数据显示,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链占据主导地位,此举将有效遏制关键技术材料的非正常转移。
除关税反制外,中国政府同步升级实体清单管控力度:16家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的美国企业被列入出口管制名单,禁止向其供应两用物项;另有11家涉及军民融合技术的美企被纳入不可靠实体清单。措施包括全面禁止进出口交易及境内新增投资,涵盖无人机研发、人工智能算法开发等前沿领域企业。海关总署同步暂停6家美涉事企业的输华资质,涉及高粱、禽肉及其制品共计5类产品。
在采取国内反制措施的同时,中国于美国时间4月2日启动WTO争端解决程序,正式起诉美方"对等关税"违反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关税减让表承诺。这一行动延续了中国通过国际机制捍卫多边贸易体系的传统,凸显出在坚持底线思维的前提下,仍致力于推动基于规则的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综上所述,中国政府此次打出的政策组合拳,既是对单边主义行径的必要反击,也是构建新型安全观和资源管控体系的重要实践。通过关税杠杆调节、战略物资管制及实体清单制度协同发力,不仅有效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发展利益,更向国际社会传递出中国在复杂博弈中坚持原则立场、同时秉持开放合作态度的战略定力。这些举措将对全球供应链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并为构建公平公正的国际贸易秩序提供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