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4月3日,一艘装载17万尾优质章雄鱼苗的日本籍运输船从海南陵水新村港外锚地出发驶向日本那霸。这一事件标志着海南今年活体鱼苗出口贸易正式开启,也为当地水产产业国际化发展注入新动能。受益于独特的热带海洋生态优势和高效的通关服务体系,海南正逐步成为全球优质海水鱼苗的重要供应基地。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鱼苗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每年3月至6月是海南鱼苗出口的传统高峰期。随着日本等国际市场对高品质养殖鱼苗的需求持续增长,本地水产企业加速推进技术升级和产能扩张。某渔业公司负责人透露,今年计划通过10批次运输向日本市场供应约20万尾章雄鱼苗,总货值预计突破500万美元。这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业布局,不仅提升了海南在国际水产贸易中的竞争力,也带动了种质资源开发、育苗技术优化等全产业链发展。
海南陵水依托24℃左右的恒温海水和洁净海洋环境,为章雄鱼苗提供了理想生长条件。相比其他产区,本地培育的鱼苗成长周期缩短15%20%,成活率稳定在98%以上,这些优势使其在日本养殖市场获得广泛认可。近年来企业持续加大种卵筛选、自动化育苗等技术研发投入,进一步巩固了海南鱼苗在国际市场的品质标杆地位。
为保障活体水产品高效跨境流通,边检与海关部门推出多项便利化措施。针对本次"第六十一若宫丸"号运输船,相关部门通过船舶网上预报预检系统实现24小时资料核验,并将查验窗口前移至海上作业区,确保鱼苗装载完成后可立即启航。这种"即装即走"的通关模式,较传统流程节省约6小时等待时间,每年可为出口企业减少运营成本超百万元。
此次首单成功发运展现了海南自贸港政策红利与产业升级的叠加效应。随着后续9批次运输计划稳步推进,预计全年鱼苗出口规模将持续扩大。未来海南将依托独特的海洋资源禀赋和高效协同的口岸服务体系,在全球水产贸易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探索出可复制的经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