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3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资源保护、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8个方面提出21项具体措施。这一政策体系旨在通过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推动我国中医药产业向规范化、标准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为建设健康中国提供坚实保障。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中医药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文件明确将加强中药材资源分级分类管理,编制国家级中药资源保护规划,并修订《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通过建立珍稀中药资源调查机制,推动繁育技术攻关和替代品开发,确保资源有序开发利用。同时,构建多部门数据共享平台,强化中药材生产流通的统计监测预警能力。
在种业振兴方面,将制定中药材种子管理办法,建设高质量良种繁育基地。推广生态种植模式,鼓励林草复合经营和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支持生产基地获得国际质量认证。流通环节重点完善"产地仓+储备库"体系,规范市场秩序并建立价格监管机制,减少中间流通损耗。
政策提出要培育产业链"链主"企业,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集群,通过战略性并购重组优化产业布局。在生产端推进数字化车间和绿色工厂建设,运用智能制造技术提升质量控制水平。同时强化全产业链追溯体系,确保从种植到临床使用的全过程可溯可控。
支持开展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和作用机理攻关,重点突破重大疾病治疗领域的中药新药开发。建立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推动人用经验转化为科学证据,并将评价结果与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挂钩。鼓励医疗机构制剂转化应用,促进特色疗法的标准化推广。
通过修订《国家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等标准文件,构建覆盖药材饮片成药的全链条标准体系。优化审评审批流程加快新药上市,同步建立中药品种退出机制提升市场活力。在产业安全方面,综合运用地理标志保护、商业秘密管理等多种手段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政策支持中医药服务贸易和国际注册,积极参与全球草药典标准制定。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产业合作平台,加强与港澳检测机构的技术协同。同时通过传统知识保护体系构建,维护我国在道地药材等核心资源的主权权益。
该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进入系统化提质阶段。通过实施"科技赋能+政策引导+市场驱动"三位一体战略,预计到2035年将形成布局合理、竞争力强的现代中药产业体系。此举不仅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健康需求,还将推动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为全球卫生治理贡献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