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全球能源需求持续攀升的当下,海洋油气作为重要的能源来源,正逐渐成为推动世界能源发展的关键力量。自上世纪40年代起,海洋油气历经70余年的发展,在油气行业的地位愈发重要。2023年,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投资额达到1869.3亿美元,同比增长超14%,在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总投资中占比约32%。这一数据充分显示出海洋油气行业的蓬勃发展态势,也预示着2025年及未来,海洋油气行业将迎来更为深刻的变革与机遇。
(一)世界海洋油气发展脉络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海洋油气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19世纪末,美国石油公司以木制栈桥连接,在浅海打出第一口海上油井,开启了海洋油气的发展征程。不过,那时的井架与陆地相连,严格意义上还不算完全的海上油田。直到1947年,墨西哥湾首座离岸钢制油气生产平台出现,才标志着海上油气开采的正式开端。
20世纪40-60年代,美国墨西哥湾的海洋石油勘探蓬勃发展,钢制平台成为主流,并催生出一系列先进装备,如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装置等,大大推动了海洋石油的发展进程。60年代后,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范围向全球扩张,波斯湾、里海、黑海等海域的开发,进一步推动了海洋石油工业的进步,但当时主要集中在水深500米以下的浅海区域。
70年代后,作业水深超500米的油气田相继出现,开启了深水勘探开发的新时代。墨西哥湾、巴西坎波斯盆地等地成为深水开发的引领者,层序地层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等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为深水油气勘探提供了有力支持。
2010年至今,随着高端海洋油气装备的投入使用,如第五代半潜式钻井平台和智能深水钻井平台等,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日益成熟。超深水油气开发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新增规模储量赶超浅水和深水领域,成为海洋油气发展的新增长极。截至2022年,全球海洋钻探、生产及设施作业水深记录分别达到3400米、2943米和2896米,海洋油气作业范围不断拓展。
(二)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发展进程
我国海洋石油工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钻成首口发现井和探井,70年代建立早期海洋石油工业,并在改革开放形势下开启对外合作模式。80年代初,海洋石油总公司的成立,有力地推动了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在深水装备以及深水勘探开发方面取得了诸多里程碑式成就,如“海洋石油720”物探船、“蓝鲸1号”“奋进号”钻井平台等,但在技术和装备上与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差距。
(一)探明储量分布情况
在陆地油气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海洋油气总产量占比已超全球总产量的1/3。全球油气发现众多,海洋油气发现超2000个,探明储量超过3.8×10¹⁰。2023年,全球新油气发现共计202个,圭亚那深海油气在排名前十的发现中占据两个,可采储量约1.03×10⁸吨,占全球新探明原油储量的18%。南美、西南非、巴西、东地中海和中东地区成为新重大发现的集中地,主要分布在深水、超深水海域。截至2023年,全球深水、超深水油气发现总计1372个。
(二)经济可采储量格局
海洋蕴藏着全球近1/3的油气剩余经济可采储量,其中浅海油气剩余经济可采储量占80%。全球海洋油气资源形成了“三湾”“两海”“两湖”的分布格局,巴西近海、美国墨西哥湾、安哥拉和尼日利亚近海是世界四大深海油区,集中了全球大部分深海探井和新发现储量。
从地区分布来看,中东波斯湾海域油气占比最多,剩余经济可采储量占比达53.4%,其中浅水区占53.2%,超深水区仅占0.2%左右;亚太地区海域油气储量分布相对平均;拉美地区海域油气主要集中在超深水区,占比9.2%;北美地区海域油气资源相对匮乏;非洲海域则以深水油气为主,占比1.1%。从国家层面看,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国在海洋油气资源占有上位居前列,我国在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三)开发生产实际状况
2021年,全球海域在产油气田2580个,在建189个,日产油气4322万桶油当量。海域已投产油气田在全球在产油气田中占比超24%,累计油气产量超过全球油气总累计产量的28%,以18%的在产油气田占有率,贡献了超30%的油气产量。
目前,世界油气田主要集中在浅水区域,数量超2271个,占比88%,产量占海域油气总产量的80.2%。但随着水下生产装备和浮式生产设施的应用,深水、超深水的生产成本下降,桶油成本降至80美元以下,其开发逐渐成为海域油气开发的主流,在油气田数量和产量上有接替浅水成为主力的趋势。
(四)勘探开发技术装备发展水平
在海洋油气勘探装备领域,欧洲处于领先地位,PGS公司推出的24缆物探船技术先进,欧洲在全球物探业务中市场份额超80%。在深水钻井设计及建造方面,美国与新加坡表现突出,钻井作业水深突破4000米,钻深突破15000米,这得益于先进的半潜式钻井平台等装备的发展。
海洋油气施工装备正朝着大型化、多功能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双万吨级大型半潜式起重船和多功能海上复合作业起重铺管工程船等相继出现。随着深水油气开发,各类深水开发平台以及水下井口、海底电缆等水下装备不断发展,以适应恶劣作业环境和海上边际油气田的开发需求。我国在海洋油气装备研发方面虽取得一定成果,但部分关键技术和装备仍依赖进口,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
(一)深海油气成为增储上产主力军
2023年,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投资持续增长,深水领域成为增长主力。全球头部石油企业对海洋油气的重点投资,彰显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国内海洋油气也成绩斐然,2023年海洋原油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连续四年在石油增量上占全国石油总增量的60%以上。
截至2023年,全球深水、超深水领域发现大量大型油气田,占深水、超深水油气田总数量的8.82%,油气可采储量总量达2.53×10¹⁰吨油当量。近十年间,全球油气新增储量近60%来自海域油气,其中62%来自深水及超深水海域。尽管如此,全球海域油气勘探程度较低,深水领域开发潜力巨大,未来深海油气将继续引领油气增储上产趋势。
(二)勘探开发能力持续提升释放深海潜能
随着海洋勘探开发的深入,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深水油气的成藏理论及勘探技术不断发展。为满足深水、超深水勘探需求,高密度、宽频、宽方位等勘探装备和技术成为重点发展方向,各国加大研发投入,提前布局相关设备。
在开发技术方面,多类型深水油气配套浮式生产、钻井、储卸设施不断涌现,如深水半潜式生产平台、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等。这些先进装备进一步提升了深海勘探开发能力,有助于释放深海油气潜能,推动海洋油气行业向更深、更广的海域进军。
(三)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开启绿色能源新篇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探。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占全球资源总量的97%。日本在2013年和2017年进行了两次试采,并制定了2030年左右的规模性生产计划。
我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深水区也积极开展试采作业,2017年首次试采成功,2019年第二次试采创造了日产气2.87×10⁴立方米、总产气86.14×10⁴立方米的双记录成绩,并取得全层代表性样品,提出协同勘探开发技术策略。截至2020年,我国共成功进行了三次海上天然气水合物试采作业,深海探测和开发能力显著提高,推动了关键技术装备的自主研发和深水勘探开发体系的完善。未来,天然气水合物有望成为重要的绿色能源,为全球能源转型注入新动力。
(四)能源绿色数字化塑造行业未来走向
在油气生产行业,成本竞争激烈,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降低生产成本10%-20%,并增加油气可采储量约5%。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等将成为油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趋势,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在能源绿色领域,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成为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我国海上已建立首个海上CO₂封存项目,预期最大CO₂封存能力可达30×10年,还筹划了大亚湾区CCUS集群项目。CCUS全产业链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将在实现能源绿色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引领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
当前,全球深水油气勘探处于勘探程度较低的风险勘探阶段,待发现资源量可观,这为我国参与全球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机遇。我国南海北部和中部的多个盆地拥有丰富的深水油气资源,近年来,我国在海洋油气勘探、钻井、施工和生产装备研发上取得了一定进展,如“海洋石油720”物探船、“蓝鲸1号”钻井平台等。
然而,我国在海洋石油发展中也面临诸多挑战。在技术装备方面,深水、超深水新型地震采集技术、微电机系统芯片、深水钻机等关键技术和装备尚不能满足充分开发的需求。在海外深水油气开发方面,我国缺乏一手地震资料支撑,在全球有利盆地的勘探阶段介入不足,参与海外深水项目的程度较低,且多以非作业者身份参与,不利于提升作业水平和勘探创效。
(一)国内油气勘探发展策略
海洋油气行业现状分析指出,我国应加大研发投入,重点攻克深水智能钻探、旋转导向、智能钻柱等高效勘探开发技术,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上工程建设核心技术。加快智能钻机、FPSO平台、智能平台等重大高端装备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深海装备制造的抗风险能力。同时,构建完整的技术管理体系,积极探索海外合作开发新模式,学习国际先进技术,积累经验,推动我国深海油气开发取得突破。
(二)海外油气勘探发展路径
多渠道获取地震资料,通过与国际公司合作、自主勘探等方式,提高对深水油气勘探的科学选区能力。加大对全球重点深水开发地区的项目参与力度,积极布局全球深水业务。加强与拥有先进勘探开发技术的国际石油公司合作,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作业能力。提升商务运作能力,争取实现从“非作业者”向“作业者”的身份转变,增强在海外深水项目中的话语权和经济效益。
海洋油气行业在2025年及未来呈现出深海开发加速、绿色智能发展的趋势。从发展历程来看,世界和我国海洋油气都经历了从起步到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当前在勘探开发各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果,但也面临着挑战。我国在海洋油气发展中,应充分认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抓住全球能源转型和深海油气发展的机遇,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提升在国际海洋油气领域的竞争力。通过采取合理的发展策略,我国有望在海洋油气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