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光伏回收这片新兴蓝海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资本布局。在光伏产业迈向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光伏回收不仅关乎资源循环利用,更是实现绿色能源闭环的关键环节。本文将探讨光伏回收的现状、机遇与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光伏板回收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光伏回收作为新兴产业,正逐渐成为光伏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浙江嘉兴的中国首个光伏回收和循环利用展厅中,全球首块全回收再生光伏组件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在废弃光伏组件回收和循环利用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该组件的转化效率高达20.7%,功率超过645W,展现了光伏回收技术的巨大潜力。这一成果不仅证明了我国具备将废旧光伏组件绿色拆解、提取材料并通过再利用技术实现再制造的能力,还打通了光伏产业资源循环利用的终端环节。
此外,展厅中还展示了废旧光伏组件整套拆解流程下的多种拆解产物,包括碎电池片、铝框、光伏玻璃、焊带、封装背板和胶膜等。这些拆解产物的高价值利用渠道正在被积极探索,为光伏回收产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光伏回收市场前景广阔。即使在提早退役的情况下,2030年光伏回收累计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60亿元左右,到2050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200亿元左右。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光伏回收是一个千亿元级别的新市场,未来行业向好发展的确定性很强,必然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入局。
尽管光伏回收市场潜力巨大,但产业规模化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目前,光伏组件回收的利润尚不能完全弥补其运输、拆解和回收的成本,回收的经济性仍是限制光伏回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成本方面,光伏回收成本主要由运输成本、规范化拆解成本和环保处置成本构成。其中,物流成本的有效覆盖半径约为500公里至600公里,超出该范围将导致运输成本占比显著攀升,进而削弱废旧组件的采购经济性。此外,部分“小作坊”式经营者在拆解环节采用暴力拆解,无视环保要求,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制造价差空间。这种低成本竞争模式正在扭曲行业正常的市场秩序,亟待规范。
目前,光伏回收市场尚未建立强制性标准和完善的标准化体系,导致市场鱼龙混杂。一些“小作坊”回收设备和技术都不完善,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业内人士呼吁,行业应尽快建立标准化回收体系,推动产业向高值化利用转型升级,避免陷入低端拆解的价格竞争。
为推动光伏回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标准化体系和规范市场秩序是当务之急。相关部门正在研究组件回收“白名单”制度,制定运营标准以及相关监管措施,以维护行业正常秩序。同时,加速光伏回收产业发展还需要建立光伏组件寿命的信息系统,对每年报废的光伏组件数量、地理位置等信息进行摸底,从而进一步建立回收处理标准和综合利用渠道。
此外,利用互联网数字化技术建立标准化体系也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光伏回收行业分析指出,通过属地化和产业链的分工协作,可以有效降低回收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光伏回收不仅可以实现玻璃、塑料、铝、铜、硅、银等大部分物质的循环再利用,还能有效缓解生态环境压力,降低光伏全产业链的能耗,进一步优化光伏组件全生命周期的绿色节能特性。
光伏回收作为光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技术突破到市场潜力,光伏回收的未来充满希望。然而,面对成本、标准和市场竞争等多重挑战,行业需要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规范等方面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建立标准化体系、完善监管机制和推动高值化利用,光伏回收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光伏产业的绿色闭环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