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特钢是指具有特殊性能和用途的钢材,通常是为了满足特定行业或应用的需求而生产的钢材。特钢近年来国内市场产量也在不断递增。以下是2025年特钢市场分析。
经过数十年持续发展,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等苏南5市培育形成了产业规模全球第一的特钢及高端合金材料集群。《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特钢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23年,集群主导产业产值8215亿元,产量约3000万吨。集群内,特钢产量占比约23.5%,显著高于全国10%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当。细分领域中,轴承钢产量占全国40%、齿轮钢产量占全国25%、合金弹簧钢产量占全国50%。
中国特钢行业的行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其中超大型企业占据了市场份额的80%以上,中小型企业占据了20%以下,行业内部竞争也正在加剧,优质企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而劣质企业正在逐渐退出市场。未来,中国特钢行业将继续受益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特钢行业将继续受益于基础设施的投资,国家的综合经济改革,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等。中国特钢行业还将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精益生产等方面不断进行改进,以提升行业的竞争力。
特钢市场分析提到目前,我国经济已逐步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尤其是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备受国家重视。而钢材作为制造业发展的基础产业,随着制造业的高端化发展需求增多,也将增强对特钢的高质量需求。随着特钢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提升,相关企业的技术升级需求也将同步提升。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不足的企业的市场份额或将有所下降甚至被逐步淘汰,从而使得特钢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有所提升。
特钢占钢材总量的比重、产品结构、质量和应用等是反映一个国家钢铁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也决定了一个国家高端制造的发展高度。目前我国特钢产量占比逐步提升,2023 年度达到 5.02%,但相较于瑞典、日本、德国和美国等制造业发达国家的特钢产量占比(发达国家通常在 20%以上,瑞典达 70%以上),仍存在较大差距,特钢行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从而也为特钢用高端耐火材料带来较大的市场空间。
特钢市场分析指出产业集中度有待提高:尽管中国已形成一些大型特钢企业集团,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整体产业集中度仍较低。前十大钢铁企业产量占比不足50%,这导致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在定价和研发等方面的话语权较弱,也容易引发产能过剩等问题。高端产品研发能力不足:尽管在部分高端特钢产品上取得突破,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企业在高端产品研发能力、生产工艺和质量稳定性等方面仍存在差距。
随着中国、美国、欧盟等主要经济体的制造业回暖,特钢的需求逐渐上升。例如,中国制造业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铁路建设等方面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特钢市场的需求增长。在特钢生产方面,由于其生产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全球特钢生产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和企业手中,特别是中国、日本、德国等。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特钢生产国和消费国,其特钢产量和出口情况对全球市场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受环保政策以及限产政策的影响,部分地区的特钢生产受限,导致了供应短缺。
总体而言,特钢市场的行情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波动性。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以及下游行业的需求增长,特钢市场可能会面临供需紧张的局面,价格可能会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