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下游客户库存过剩告一段落,半导体行业正迎来周期性温和复苏。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及人工智能应用的快速发展,为国产晶圆代工厂商带来了新的增长机遇。与此同时,“在地化”模式成为行业新趋势,推动本土晶圆代工厂商业绩提升。然而,扩产洪峰带来的折旧与价格压力也不容忽视。本文将通过分析行业现状与趋势,展望2025年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前景。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半导体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半导体行业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迷后,正逐步走向复苏。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及人工智能应用的需求释放,成为推动行业增长的主要动力。2024年,国内晶圆代工厂商的产能利用率显著提升,部分企业甚至在春节期间仍保持高强度生产。中芯国际作为中国大陆晶圆代工厂,2024年首次超越联电与格芯,成为全球第二大晶圆代工厂,全年收入增长超过预期。
在国际地缘政治风险与供应链安全的考量下,“在地化”模式成为半导体行业的新趋势。中芯国际2024年来自中国地区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4%,占比达到85%,创历史新高。华虹公司也在“在地化”趋势中受益,其第四季度产能利用率达到103.2%,来自中国地区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3%,占比达83.7%。
此外,华虹公司与欧洲厂商的合作进一步深化,例如与意法半导体在40nm微控制器单元(MCU)领域的合作,成为其未来重要业务之一。欧洲企业推进的“China for China”战略,也为中国晶圆代工厂商带来了更多机会。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半导体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尽管先进制程芯片主要集中于人工智能核心芯片,但配套芯片和应用芯片的需求同样旺盛。华虹公司预计,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将推动整个半导体市场,数据中心、电源管理等AI相关产品需求强劲。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复苏也为半导体行业注入了新动力。中芯国际2024年第四季度来自汽车和工业领域的收入占比达到8%,并计划未来提升至10%。华虹公司也表示,汽车及新能源领域的库存修正已基本完成,需求将逐步回归正常。
在新冠疫情期间“缺芯涨价”与供应链安全的推动下,国产晶圆代工厂商密集扩产。2024年,中国新增18座新晶圆厂,产能从760万片增至860万片。然而,新增产能也带来了折旧与价格压力。中芯国际2024年第四季度新增2.8万片12英寸产能,尽管产品平均售价环比上升6%,但未来价格仍面临下行压力。
华虹公司新建的12英寸产线也将带来折旧压力,预计2025年毛利率将受到影响。尽管如此,厂商通过优化产品组合和提高产能利用率,努力抵消折旧与价格压力。
2025年,半导体行业将继续在周期性复苏与“在地化”趋势中前行。半导体行业现状分析指出,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将为行业带来新的增长动力。然而,扩产洪峰带来的折旧与价格压力仍将是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预计成熟制程价格将继续承压,但国产晶圆代工厂商凭借“在地化”优势,有望部分抵消价格下跌压力。
2025年,半导体行业将在周期性复苏与“在地化”趋势的双重推动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尽管扩产洪峰带来的折旧与价格压力不容忽视,但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半导体行业未来的发展,将在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共同驱动下,逐步走向高质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