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种子市场规模庞大。从粮食作物种子来看,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广袤。此外,花卉种子市场也在蓬勃发展。花卉产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无论是城市绿化、家庭园艺还是花卉出口,都离不开花卉种子。以下是2024年种子市场规模分析。
尽管市场上有数千家持证种业企业,但其中资产总额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仅占极少数,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市场竞争激烈。然而,随着生物育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中国种子企业有望在种植密度、种子单价等方面实现提升,进而为市场规模带来可观的增量空间。同时,越来越多的种子公司向集研究、开发(育种)、生产、加工(制种)、销售等环节于一体的大型种子公司发展,产业链整合趋势明显。
各种观赏花卉种子,如玫瑰、百合等,其市场需求在不断增长,为种子市场规模的扩大添砖加瓦。未来,随着种业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和优化,中国种子市场规模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24-2029年中国种子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指出,中国种子上市公司中,隆平高科、荃银高科、苏垦农发、登海种业种子相关业务营收占比均超过1%,隆平高科的市场份额最大达到2.85%。
得益于全球农业种植面积的扩张、育种技术的创新以及农业发达国家率先进入的“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育种4.0时代。国际种业集团通过并购等方式不断提升市场集中度,种业产业链一体化态势明显,如拜耳并购孟山都、陶氏与杜邦分拆整合等案例,进一步推动了全球种业市场规模的扩大。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国内种企在种源技术攻关、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了种业的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据统计,2022年中国种子行业市场规模已达1332.36亿元,较2021年增加了51.80亿元,增幅为4.05%。到2023年,中国农作物种子市场规模更是首次突破1500亿元,达到了1563亿元。其中,玉米、水稻、小麦、大豆四大作物占到了总产值的64%,显示出这些作物在中国种业市场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和人们对蔬菜种类多样化的需求,进口蔬菜种子一度占据了高端市场的较大份额,这也刺激了国内种子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努力提升国内蔬菜种子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国家对种业的重视和支持政策不断出台,从种业振兴计划到对种子研发的资金补贴等,都为种子市场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推动着中国种子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全球视野,还是国内情况,亦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种子市场规模都呈现出庞大且不断增长的态势,它在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