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内窥镜是一种医疗器械,用于检查和治疗人体内部器官、空腔和管道的设备。科技的不断进步下内窥镜相关技术水平也在逐渐提升,在医学应用场景也不断增加。以下是2024年内窥镜市场规模分析。
近年来,国家多部门颁布了多项内窥镜相关的政策文件,这些政策从发展战略、产品注册、临床试验和采购选择上,为国产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受益于行业政策的支持、下游市场需求的增加及普及程度的快速,我国内窥镜在医用领域的应用市场规模逐年增大。
内窥镜在临床治疗中主要用于于腹腔、泌尿、肠胃、关节、耳鼻喉、妇科等领域,其中医用内窥镜在腹腔领域应用最多。内窥镜技术发展日趋成熟,常用于腹腔镜下息肉切除术、心脏搭桥等治疗手术。据内窥镜市场规模分析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内窥镜市场规模为287亿元。2022年中国内窥镜市场规模约322亿元,2017-2022复合增长率约13.49%。
我国内窥镜微创医疗器械的发展已有30多年历史,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已逐渐从最初的完全依赖进口、模仿改制向学习创新、深度合作方向发展。2023年1-5月我国内窥镜的出口数量仍高于进口,出口数量为1138.47万台;出口金额为1.37亿美元。
在中国市场,从1996年开展业务以来,其一度引领中国硬性内窥镜市场,连续多年蝉联中国硬性内窥镜市场排行第一。2022年市场其占有率达到52.58%,内窥镜市场规模分析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年末已覆盖中国超5600家医疗机构。目前,中国市场已成为卡尔史托斯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对其在全球的发展布局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除了投资建厂、增加产线外,跨国械企也在加大与本土企业的合作,通过收购、成立合资公司、达成战略合作等方式,增强竞争优势。其中包括美敦力、强生、西门子医疗、波士顿科学、GE医疗、飞利浦、直观外科、因美纳、英特格拉生命科学(Integra LifeSciences)、瓦里安等跨国械企巨头加码布局,不断深入在中国的本土化布局。
应用领域:内窥镜广泛应用于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妇科等多个医学领域。其中,消化道内窥镜是最常见的类型,包括胃镜、结肠镜等。此外,心脏、关节、神经等领域也逐渐出现了特定的内窥镜应用。
技术发展:内窥镜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如高清成像技术、柔性内窥镜技术、三维重建技术等的应用,提高了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同时,随着数字化和信息化的进步,内窥镜还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相结合,为医生提供更多的辅助决策支持。
市场竞争:内窥镜市场竞争激烈,存在多家国内外生产企业。其中,国外企业如奥林巴斯、博洛尼、泰尔斯等在内窥镜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知名度。国内企业如华硕、北奔重工、健迈等也不断加大研发和生产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政策环境:各国政府对医疗器械市场都有一定的监管和管理措施,包括内窥镜。政策环境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市场准入起到重要作用。此外,对于内窥镜市场而言,安全性和质量标准也是政府监管的重点。
市场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内窥镜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和医生开始关注内窥镜技术的应用,提升了市场需求。另外,内窥镜的远程操作、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应用也将推动市场发展。
总体来说,随着数字化和信息化的进步,内窥镜还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相结合,为医生提供更多的辅助决策支持。内窥镜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不断创新的技术也将进一步提高其诊断和治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