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宏观经济 资讯详情
2023年经济市场走势前升后稳 中国经济复苏进度条为全球注入生机
 经济 2023-02-21 09:08:47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反弹,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当下,我国将继续打破各种形式的市场准入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加大对民营企业纾困帮扶力度和产权保护力度,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2023年经济市场走势前升后稳

  2022年,新冠病毒持续变异,乌克兰危机激化升级,全球能源、粮食、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升,美联储急速加息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我国推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全年经济在第二季度谷底后呈现V型复苏态势,产业链供应链总体稳固,就业形势有所改善,物价较为稳定,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依然维持在中高速水平;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等产业迅速发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经济增长动能不断增强;社会稳定,疫情防控措施不断完善;再加上较低的基数效应,2019-2024年中国经济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5.1%左右,呈现进一步复苏态势。预计2023年物价总体保持温和上涨,CPI涨幅扩大,PPI涨幅收窄,CPI和PPI分别上涨2.8%和1.2%左右。

2023年经济市场走势前升后稳 中国经济复苏进度条为全球注入生机

  展望2023年,欧美经济放缓将继续拖累外需景气度下行。从美国来看,持续加息所致的经济放缓和劳动力市场疲软大概率会主导2023年经济走势。从欧盟来看,国际冲突和能源危机持续侵蚀家庭购买力并抑制生产,2023年陷入经济衰退风险持续上升。考虑到目前对美欧出口仍占中国总出口的30%以上,其需求放缓将对外贸基本面造成较大拖累。

  与此同时,2022年由于国内受到疫情反复冲击,供应链、产业链难以稳定运行,订单外流现象不容乐观,包括富士康在内的出口代工企业已着手将生产环节搬迁至印度等国家。此外,美国提出了《芯片与科学法案》和《通胀削减法案》等,试图通过提供大量补贴吸引制造业尤其是芯片和汽车产业回迁,例如台积电已扩大在美投资规模。订单转移和产业链重构等状况,也会使我国的出口市占率继续下滑。

  此外,价格因素对出口的拉动作用预计也将减弱。从当前大宗商品供需两端看,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对需求形成制约,而供给端虽然仍受地缘政治冲突、贸易限制等因素影响,但受冲击最严重的阶段大概率已经过去,未来整体将趋于改善,因此需求回落将是主导2023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核心因素,预计大宗商品价格中枢可能会低于 2022 年。在此背景下,国内出口价格增速将跟随全球出口价格增速变化,对整体出口金额将由正向拉动转向负向拖累。

  综合出口数量和价格两方面不利因素,2023年出口增速较大可能会由正转负,预计约为-2%左右。制约2022年经济增长的两大因素——消费和房地产投资,在2023年都有望实现不同程度的修复;但出口下行压力显著加大,对经济增长的正向贡献可能不复存在。这意味着2023年国内国际两大循环的增长动能将面临切换,呈现“内需为主、外需提质”的复苏格局。

  考虑到2022年第二和第四季度相对较低的基数,2023年经济运行走势有望呈现“前升后稳”格局:由于2022年一季度基数较高,加之各地疫情“过峰”节奏存在差异,经济可能还会受到一定拖累,预计增速约为2.5%-3%左右;二季度在低基数和新一轮稳经济政策措施落地效果显现的双重提振下,经济将有望快速反弹,预计能实现7.5%-8%左右的增长;下半年,随着房地产市场走向企稳和消费复苏加快,经济运行有望趋于稳定,预计第三和第四季度增速约为4.5%和6.5%。综合来看,全年实际GDP增速有望重回5.5%左右的潜在增速区间。

  中国经济复苏进度条为全球注入生机

  近期,多家国际机构调高了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国际社会期待中国经济产生强劲发展动能,中国经济的增长将对世界和区域经济增长发挥“稳定器”作用。

  进入2023年,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相继调高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此外,一些大型国际金融机构也纷纷上调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摩根士丹利从5%上调至5.7%,高盛集团从4.5%上调至5.5%。

  中国经济行业已经在全面复苏,这将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动力。我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不断推进开放与合作。国际社会也在期待中国经济产生强劲发展动能。中国经济的增长将对世界和区域经济增长发挥“稳定器”的作用。2023年全年中国经济向好发展已有政策基础,中国在扩内需、促消费、稳外资和外贸方面都推出了具体的举措。

  经济复苏进度条进一步凸显我国经济生机,同时也呈现出中国经济回稳向上的态势。现下,消费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第一拉动力,中国促消费相应的政策也在推进,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扩大市场准入,这些都将为中国经济增长贡献力量。

热门推荐

经济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