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元素具有优异的热学、光学、磁学等性质,以稀土磁性材料、稀土储氢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稀土光功能材料等为代表的稀土功能材料被列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9种关键材料之一。全球多国将稀土纳入战略储备资源。
我国稀土资源充足,稀土矿储量约占全球总量的37%。截至2021年末,我国稀土矿储量为4400万吨,储量位居全球第一,占全球储量36.7%。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16.8万吨,冶炼分离指标为16.2万吨,全部由六大稀土集团完成。
从出口目的来看,我国稀土出口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2021年,我国稀土出口至日本的最多,达到17214吨,占总出口量的35.19%;美国和荷兰紧随其后,出口量分别为10351吨和7108吨,分别占总出口量的21.16%和14.53%。
2021年我国稀土矿产量为16.8万吨,占全球稀土矿总产量的60%。在全球稀土供给逐渐多元化的背景下,我国稀土出口量仍有所提升,反映出全球稀土下游产业景气度高企。
稀土磁性材料方面,烧结钕铁硼毛坯产量20.71万吨,同比增长16%;粘结钕铁硼产量9380吨,同比增长27.2%;钐钴磁体产量2930吨,同比增长31.2%。
稀土催化材料方面,石油催化裂化催化剂产量23万吨(国产催化剂),同比增长15%;机动车尾气净化剂产量1440万升(自主品牌),同比下降0.6%。
目前,我国稀土主要应用在永磁材料、冶金/机械、石油石化等领域。其中永磁材料是稀土下游最大消费板块,2021年在消费结构中占比42%。
为了进一步规范稀土行业的发展,我国对稀土矿开采和冶炼分离采取总量控制措施,严格控制稀土矿产量,每年指标分两次下达。2022年第一批稀土矿产品REO指标为10.08万吨,同比去年增长20%,其中,轻稀土来看,2022年第一批岩矿型稀土矿(轻稀土矿)产品REO指标为8.9万吨,同比去年增长23%。
‘十四五’期间是我国稀土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对于稀土业发展目标是改善物料的流动性,产品技术的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的提高,主要做好这几点,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稀土供应仍将占据全球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