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白酒 资讯详情
威士忌潜在市场持续增长 中国威士忌增长空间大
 威士忌 2022-11-14 15:41:03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威士忌当下进入低谷期,我国威士忌产量高速上涨。2022年威士忌供需严重失衡,英国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威士忌产量进口地。未来在威士忌市场投资方面,还是需要保持谨慎的态度去对待。

  威士忌潜在市场持续增长

  威士忌品类2021年被认为是国内威士忌消费市场的元年。而另一方面,白酒却在一路涨价,还有啤酒,还有一直被人诟病的国产葡萄酒。当下,价格依然是左右市场的重要因素,何况威士忌还有高雅的文化。目前国内威士忌仍然会选择走高价路线,而许多进口威士忌,则依然以性价比为主。所以,性价比才是企业良性发展的根基。高端可以高得离谱,但中低端,性价比才是最终出路。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改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变化,人们的消费观念从吃饱穿暖到吃好穿好,由从物质上的满足转变为精神上的满足。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饮食行业的发展。中国威士忌酒的产量呈现上升趋势,人们对于威士忌酒的需求量也呈现上升趋势,且需求量远大于产量,说明需要大量进口国外产品。2021年中国威士忌酒的产量约为1398万升,威士忌酒的表观需求量大约达到4226万升。

威士忌潜在市场持续增长 中国威士忌增长空间大

  威士忌在国内市场的持续上涨已经有5年之久,从2017到至今,国内威士忌消费量年平均增速10%以上,2020年市场体量达到了36.3亿人民币。尤其是在进口酒的表现上,2021年,威士忌前三季度(1月到9月),进口额达到3.1亿美元,增长率超过100%。同时到截止2021年8月,在中国境内注册从事“威士忌生产”的企业和工厂有165家之多,其中即有保乐力加和帝亚吉欧的国际巨头,也有高瓴、百润等国内知名投行,还有洋河、泸州老窖、青岛、劲酒等传统酒水企业龙头参与其中。

  中国整体的烈酒消费中,洋酒消费仅占4%左右,威士忌在中国酒水市场只占据着不到2%的份额。但是,一个不断增长的品类遇见了一个足够巨大的潜在市场,让资本市场和各行业龙头对中国威士忌行业的未来充满了想象。

  中国威士忌增长空间大

  偌大的蛋糕秀色可馋,没有人会视若无物。除了国内的酒厂,海外势力也瞧上了中国威士忌市场。尤其是在2021年,鉴于进口威士忌强劲的增长力,这一年甚至被市场“威士忌的元年”。2022-2027年中国威士忌行业供需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行业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市场威士忌的进口额为4.6亿美元,同比增长91.7%,进口量也增长了43.8%。

  在进出口贸易受疫情影响的2022年,威士忌甚至成为了进口烈酒的一点红。行业数据显示,2022年1-5月,中国市场烈酒进口额和进口量分别下降了15%、17%,但威士忌品类的进口量和进口额同比增长了9.6%和19.6%。

  因此,中国威士忌市场形成了国产与舶来两大博弈势力竞相角逐,在华建厂是它们最常用的手段。国际势力方面,2021年,国际酒业巨头帝亚吉欧在中国的首座麦芽威士忌酒厂(洱源威士忌酒厂)云南正式宣布破土动工;2019年,保乐力加在四川峨眉设立了威士忌酒厂(叠川麦芽威士忌酒厂)。

  但国产势力同样不容小觑。从建厂情况来看,目前国内较大的威士忌酒厂除了帝亚吉欧的洱源威士忌酒厂和保乐力加的叠川麦芽威士忌酒厂,还包括崃州蒸馏厂(百润股份)、大芹陆宜、福建德熙威士忌厂、世界烧蒸馏厂、高朗蒸馏厂、德熙威士忌酒厂、东爷蒸馏所等国产威士忌酒厂。

  相比于成熟的白酒、啤酒市场,国内威士忌市场可以说正在起步阶段。业内人士认为,参照国外威士忌市场的成长曲线,国内目前10余家威士忌酒厂并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供给侧仍然存在巨大缺口,中国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威士忌进入存量化竞争,2022年威士忌产业热度持续攀升。当下,威士忌新兴市场需求日益增长,本土威士忌品牌并未从此败下阵来,而是持续发力,在不同的风味间探索新的可能性,调整布局创新模式。威士忌向来是个投入高、回报期长的酒水品类。所有知名威士忌,都随着当地国力的崛起成为国际标杆,本土威士忌必然不会缺席。

  以上就是威士忌行业的大致介绍了,如需进一步了解更多相关行业资讯可点击中国报告大厅进行查阅。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威士忌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