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多地开展试点以来,商业银行不断发力数字货币相关业务。半年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多家银行的数字货币行业开立钱包数量、交易金额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同业合作“朋友圈”也得到扩展。
日前,记者在建设银行调研时发现,在客户办理业务结束后,工作人员会主动询问客户是否开通过数字货币钱包,并推荐未开通该业务的客户到柜台办理。“使用数字货币有诸多益处。比如,从银行卡转账到数字货币钱包可即时到账,且无需手续费。”该行工作人员说。
开通流程也相当便捷。据上述工作人员介绍,一类钱包需要到银行柜台现场开通,二类至四类钱包可直接在手机银行开通,全程一般仅需几分钟,且无需客户持有该行银行卡。
部分银行充分利用ATM机进行数字货币推广。在工商银行某支行,记者看到ATM机取钞口旁较为显眼的位置贴有“欢迎使用数字货币”的标识,并且机器支持数字货币的存取款功能。
为鼓励用户开通和使用数字货币,发放促消费红包、优惠券等成为银行吸引用户的一大手段。打开某国有大行旗下APP数字货币专区,便能看到周边可以使用数字货币支付的商家,用户领取数字货币专享优惠券,在银行合作商家用数字货币付款可享受减免优惠。
还有银行增加了对“硬钱包”的推广力度。在2022年服贸会工行展馆,工行展出标准IC卡、智能手表、数字工牌、智慧学生证、电子老年证等10余款数字货币“硬钱包”产品,通过“碰一碰”方式快速实现付款,提升客户的消费体验。据了解,目前工行已在全国多个地区进行“硬钱包”的试点和推广发行。
2019-2025全球与中国数字货币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指出,自8月份以来,数字货币在多场景生态建设的动态消息不断,不仅多地持续发放数字货币红包促进消费,同时多家企业也发布了数字货币在特定领域应用场景的推进情况,数字货币生态“朋友圈”正持续拓宽。
例如,8月19日,银联商务宣布全国首笔数字货币硬钱包电费缴纳成功;8月24日,银联商务官宣破局天津数字货币医疗支付场景。天津市民通过“津医保”APP、院内收费窗口及线下自助设备进行预约挂号、门诊缴费、线上结算等就医服务时,可以选择扣除医保账户余额后,使用数字货币支付剩余款项,也可选择全部费用通过数字货币完成支付。
此次数字货币硬钱包在电力缴费场景的创新突破,为硬钱包与公缴行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公缴行业的数智化转型提供了新示范。
此外,9月1日,中国银行联合美团,发布首款面向大众流通的数字货币硬件钱包产品—数字货币低碳卡硬件钱包。据了解,低碳卡能够应用于线上线下“衣食住行”各类消费场景,未来还将简化骑单车、乘公交地铁时的开锁、支付流程,弥合老人、儿童等群体面临的“数字鸿沟”。
目前数字货币市场试点动作频频,产业格局随着试点范围的扩大而逐渐趋向完善,参与市场主体类型日渐丰富,业务类型涵盖产品设计创新、场景拓展、市场推广、系统开发及运维等,共同为数字货币的安全普及与推广保驾护航。预计未来仍将有更多围绕数字货币开展的战略合作,在实现优势互补的同时,为市场消费者、商业机构等提供更为便利的支付服务以及更为高效的互动体验。
数字货币目前在我国多个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同时,政策持续加固数字货币风险防控能力。当下,智能合约功能延伸数字货币服务触角,助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未来数字货币试点有望进一步扩容,且将在顶层制度、技术、新业务模式等方面继续发展。
以上就是数字货币行业的大致介绍了,如需进一步了解更多相关行业资讯可点击中国报告大厅进行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