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医疗服务 资讯详情
中医产业布局数字化发展 疫情加速中医国际化发展
 中医 2022-07-08 09:15:39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中医数字化新政策实时落地,当下,大众对中医产业的认识不够深入,从行业本身来看,与化药、创新药械相比,中医行业相关产品创新仍显不足,这将成为各地未来发力重点。

  中医产业布局数字化发展

  在国家大力倡导中医药传承创新,推动中医药与西医药互补协调发展背景下,“互联网+中医药”成为其创新发展的重点之一,也为相关产业带来了更多机遇。其中,中医药与可穿戴智能设备的融合,成为大数据助力中医养老的突破口之一。将可穿戴设备与中医药理论技术结合,是中医药与智慧养老融合发展模式的最重要环节。由于老年人的基础健康信息和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信息的采集对医生经验有较高要求,即使在有家庭医生的情况下,也无法做到实时监控。因此,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实现数据实时上传与共享,并提供持续而客观的数据分析,以更加及时有效地掌握老年人的健康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健康指导和疾病预防工作。

  2021-2026年中国中医医院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指出,在一些中医诊疗设备和照料服务中,数字化的应用更是为中医药的快速发展插上了翅膀。在冬奥会的展示项目中有一些比较成熟、可以推广和应用的产品,比如四诊仪,可以实现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功能。该产品前期在市场上已有一些推广和应用。随着‘中医药+科技’的概念不断深入市场,中医院未来的应用场景会有更多延伸。

  中医药智能养老机器人为老年人提供非药物疗法及照料服务便是其中一种场景。据悉,目前,中医药智能养老机器人正处于初始研究阶段。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博士徐天成领衔跨校科创团队研发的“数字经络智能针灸机器人”,具有自动定位穴位、智能针灸处方、模拟针刺手法等功能,并通过建立知识图谱拓展其智能属性,为非药物疗法的智能化应用提供新颖方式。

中医产业布局数字化发展 疫情加速中医国际化发展

  面对“互联网+大数据”与中医药产业的融合发展,嗅觉灵敏的产业资本更是各出奇招。2020年4月份,京东健康与南开医院合作搭建的“南开京东互联网医院”上线,成为京东健康深入医疗院内场景、提升线下医院互联网医院运营能力的标志性事件;2021年1月份,京东健康携手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打造的“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京东互联网医院”正式上线,作为河南省首家中医互联网医院,双方将京东健康的运营优势与中医诊疗的特色进行了充分结合。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人口老龄化加速、慢病管理和健康预防需求激增的情况下,以数字化、智能化推动“互联网+中医药”产业链融合发展,必定大有可为。

  在探索“医、康、养相结合”的“医药大健康业务”方面,中关村科技旗下公司济和堂中医门诊部一直在行动。2019年3月份,济和堂将原门诊部升级改造为北京久久泰和中医医院;2020年2月份,泰和中医院获卫健委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被纳入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

  随后,泰和中医院与曙光久久泰和养老照料中心形成更加紧密的“医养结合”联合体,设置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皮肤科、中医康复科等科室,并以股骨头坏死诊疗为特色,同时设有针对特定群体和特殊护理需求的特色医疗养护服务等,成为北京市海淀区政府指定的老年医养结合试点单位。作为泰和整个养老体系的医疗后端支撑,泰和中医院还是“医养结合”的实践基地与医疗人才培养输出基地,对集团养老业务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疫情加速中医国际化发展

  对于中医药抗击疫情的疗效,仍有待加强传播力度,在教育和宣传方面下功夫,要将中医成功抗疫的经验用疫情国的语言广为传播,使疫情国上至医疗政策制定管理部门下至公众都了解中医药的确切疗效。

  疫情加速了网络教育和网络医疗的发展。随着IT技术进一步发展,若干年后互联网上不同语言即时翻译转换将更加成熟和实用,人们可在不同国家随名师学中医;随着图像识别技术的改进和穿戴式医疗设备的发展,互联网中医远程诊断和治疗将会逐步成为现实,尤其在中医针灸治未病(亚健康)和长寿医学方面,预测将会发挥出特殊作用。

  如今看来,上述趋势都已在不同程度上化为现实。微信群、“云讲堂”等线上的即时沟通工具,更便捷地提供了继续教育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行“网络”路,读“群”中书,已成为海外中医高层次的业务修行。几年后不同语言机器人即时翻译将逐步取代同译人员,会成为国际交流的主要形式,并加速中医国际化的进程,这些预测在疫情中和后疫情时代会加速实现。

  中医药源起于中华民族的母体,现在走向了世界,会结合所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中医药,而贡献于全世界。以中医药针灸为例,在走向世界的国际化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价值体系和医学体系的碰撞和融合,其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中医药针灸国际化发展需要关注如下十大趋势:立法是所在国本行业成熟的重要标志;因立法迫使海外中医人只能走“纯中医”的发展道路;中医走向海外需要相应的如中药剂型等方面改革;中医药针灸需要标准化的建设;海外中医针灸队伍要不断优化;应该重视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要强调重视技术(手法)的传承;教育与学习方式呈多元化发展;海外中医的整合及金融风投会促进中医针灸国际化发展。

  中医针灸国际化发展是典型的自由经济,按各国保健医疗市场需求发展规律进行。针灸是先锋,中医药逐渐跟进。总体而言,中医药国际化已成为大趋势,所带来的挑战也是多方面的。我们海内外的中医药工作者们,应该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整合现代科技、产业金融资本的力量,在守正中创新,为中医国际化更大发展而奋斗。


  当下我国中医行业需求在疫情反复的背景下已明显改变,目前基于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2022年我国制定了一系列针对中医产业相关的审评标准和指导原则。随着近年一系列政策与规划的落地,中医及其中医药领域的创新已开始提速。


  以上就是中医行业的大致介绍了,如需进一步了解更多相关行业资讯可点击中国报告大厅进行查阅。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中医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