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京60岁左右老年人群累计接种率为80.00%。老年人接种第二剂加强针须与上一剂疫苗接种时间间隔至少120天。接种新冠疫苗可有效降低老年人重症和死亡风险,专家呼吁符合接种条件的老年人及时按程序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面对目前严峻复杂的防疫形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主动走进疫苗接种点接种疫苗。
全国家卫健委通报,国新冠疫苗接种剂次超33亿。疫苗费用超1200亿元,由医保基金和财政共同分担。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正是因为疫苗接种资金等各方面保障到位,在世界人口大国中,我国的新冠疫苗接种速度最快,覆盖面最广。
新冠肺炎疫情初起,2020年1月21日,科技部组织召开“新型冠状病毒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组第一次会议”,成立了以钟南山院士为组长、14位专家组成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专家组。次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科技应对”首批8个应急攻关项目紧急启动。自此,围绕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动物模型构建等5大主攻方向,由国家卫健委、科技部、药监局等13个部门组建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技攻关组,成立了药物、疫苗、检测、溯源、中医药等10个工作专班。
我国从新冠病毒疫苗研发项目启动之初,到全球首个开展临床研究,仅用时两个月,到我国历史上首次开展疫苗境外Ⅲ期临床试验仅用时5个月,到获批附条件上市仅用时11个月。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说,总体来讲,我国疫苗研发的进展创造了一个历史纪录。
2020年6月,按照依法依规批准的《新冠病毒疫苗紧急使用方案》,我国采取小范围起步、稳妥审慎、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在充分的不良反应监测和应急救治准备的前提下,对高风险人群开展了新冠疫苗的紧急接种。
2020年12月3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我国首款新冠病毒疫苗——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并全民免费接种。
2022-2027年中国疫苗技术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指出,2021年3月27日,我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突破1亿剂次,25天后,接种超过2亿剂次。此后,疫苗接种速度不断加快,从2亿剂次到3亿剂次用了16天,从3亿剂次到4亿剂次用了9天,从4亿剂次到5亿剂次用了7天,而从9亿次到10亿次,仅用了5天!累计接种10亿剂次两个多月后,2021年8月27日,国内新冠疫苗累计接种突破20亿剂次。5个月后的2022年1月30日,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30亿剂次。
2021年5月26日,国际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国药中生研发的两款灭活疫苗Ⅲ期临床试验结果,这是全球第一个正式发表的新冠灭活疫苗Ⅲ期临床试验结果。也在2021年5月,世卫组织先后将我国两款新冠灭活疫苗列入紧急使用清单,证明了我国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截至2022年3月,我国已有29款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占到全球的19%;有16款已在境外开展Ⅲ期临床试验,占到全球的27%;有7款获得了附条件上市或者紧急使用的批准,占到全球的21%;有2款疫苗已纳入世界卫生组织紧急使用清单,占到全球的20%。
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健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郑忠伟在国务院联防联控发布会上表示,截至目前,我国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工作始终处于全球的第一方阵,已经实现了5条技术路线临床试验的全覆盖。
防控传染病的方法有很多,接种疫苗是其中既经济又有效的一种。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目前我国新冠疫苗接种32.95亿剂次。多项研究表明,新冠疫苗能显著降低感染者的重症率和死亡率。因此,我们要对疫苗在抗击疫情中的积极作用抱有信心。
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在全球肆虐,疫苗接种再次引发人们关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实践表明,老年人疫苗接种率低,是导致死亡率偏高的主要原因,这令人十分痛心。有学者统计了近期部分亚洲国家80岁以上高龄人口两针新冠疫苗接种率,日本高达98%,新加坡为94%,韩国也超过90%。相比而言,我国内地60岁以上人群两针接种率为80%,与上述国家的数值还有一定差距。于是,进一步提高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新冠疫苗接种率,逐渐成为各界的共识。有关部门和一些地方已经积极行动,呼吁没有接种新冠疫苗的老年人尽快完成接种。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把老年人疫苗接种这件好事办好?
理论和经验都表明,有基础疾病、未接种疫苗的高龄老人,始终是疫情中最脆弱的一个群体。因此,许多国家都把老年人作为新冠疫苗接种的优先人群。南美洲的智利就是按照年龄组,从长者开始接种,然后才是年轻人。71岁的智利前总统皮涅拉在2021年2月12日公开接种中国新冠疫苗,是该国继第一批(90岁以上)、第二批(80岁至90岁)之后的第三批接种者。鉴于当前我国情况,要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积极稳妥地推进这项工作。
这里所说的积极稳妥有两个内涵,一是尽可能提高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率,二是尽可能减少接种过程中的严重异常反应事件。自国产新冠疫苗附条件上市以来,各地在中央统一部署下推进疫苗接种工作,总体上有力有序。其中,以全人群全程接种覆盖率为主要指标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地方理解和掌握。要把这两个内涵尽可能统一起来,可以考虑用“接种率/严重异常反应率”的新指标来考核各地工作。
一方面,鼓励地方出台符合本地实际的措施,科学引导老年人应接尽接;另一方面,避免“一刀切”和“运动式”接种,对身体条件确实不适合接种的老年人要妥善对待,尤其是防止滋生新的社会矛盾。在这一过程中,国家有关部门需要加大监测和监督力度,防止善意的政策在个别地方执行走偏。这样做的出发点也是为了人民健康,即最大限度减少基础疾病较多的老年人发生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特别是对于那些救治能力弱的地方而言,更需要有这样的底线思维,以防范社会稳定风险。
诚如钟南山院士所说,在人与病毒的斗争中,最高的人权就是人的生命,是健康的生命。因此,我们在疫情防控中既要有整体思维,又要有个体关怀,难度不可谓不大。希望鼓励疫苗加强接种策略能够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保护好老年人,也保护好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