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之所以反复涨跌,受猪企和屠企的轮流交换话语权导致,如此一来生猪的行情波动不断。不过周末猪肉的走货量持续加快,因此屠企的收猪力度也在加大,猪价为此迎来了反弹上涨,不过反弹的力度并不是太大,毕竟如今的生猪存栏量比较大,产能迎来了持续释放,猪价上涨的基础不牢,但因猪农的惜售影响,从而让猪价迎来了反弹上涨。
猪肉近期价格上调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包括饲料费用上涨,秋粮收获之后,无一例外的是,2020年主粮价格集体上涨,而且还涨至了历年新高,这对于饲料行业来说,只能跟随着水涨船高,养殖户饲料成本直接上涨了不少,前段时间生猪价格持续下跌,饲料价格反而持续地上涨,对于一些养殖户来说,是很难承受的。辛辛苦苦养殖出栏,利润直接减少了许多。风险跟收入不成正比,导致了心理落差太大。
除了饲料上涨原因之外,这段时间生猪价格不稳定,有的地区出现了持续的下跌,这样让一些养殖业开始采取惜售,出栏率数量明显的减少,导致近期生猪市场出现一定的稀缺,从而催生了生猪的价格出现上扬。虽然涨幅不是很大,但跟近期生猪行情变化有直接关系,对于近期生猪行情来说,持续的走低,对于养殖户来说,是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的,采取惜售囤栏的情况也随之发生了许多。
目前我国的猪肉批发价已经跌了9周,如今的白条肉出厂价比起8月的48.54元/kg,则是跌了11.98元/kg,白条猪的出厂价下跌幅度很是明显,而猪肉批发价目前也跌到了39.37元/kg,批发价跌到10元时代,市场上的猪肉价格便宜了不少。在北方不少地方,五花肉价格跌到了20-22元左右,而在东三省、北京、内蒙,肉价更是跌到18元左右,肉价的跌幅比较大,相比9月前30-40元的猪肉价来看,跌幅还是很大的。
一方面是猪价逆袭上涨,大有突破16元的可能,一方面却是肉价持续下跌,今后的行情该如何变化,很多人反而不明白。分析认为,伴随着近期的猪肉消费量增加,市场上必然会出现供应不足的现象,到时候屠企的出库量减少,肉价必然也会有所提升。
而近期的猪价反弹上涨,也让屠企有了提高猪肉价格的想法,不然的话利润可就不保了。当然近期的猪肉走跌,也和“双11”促销有关,很多超市为了能吸引人流量,加大了猪肉等食品的折扣力度。
预计等活动期结束后,猪肉价格还会迎来反弹上涨。而伴随着天气的逐步变冷,消费量增加,猪价、肉价还会迎来新一轮上涨。不过今后的出栏量也会随之加大,到时候猪肉价格走势很难大涨,将会慢慢走上平稳和正常。
“虽然生猪供应量恢复,但猪肉价格不会一路跌成‘白菜价’。”王亚男指出,“生猪养殖成本有硬约束,企业不可能亏本养殖,10-13元/公斤的生猪价格是养殖企业(自繁自养)的‘生命线’。”
年底受需求变化影响,猪肉价格可能出现波动,但最终反弹的几率不大。“12月份腌腊高峰期需求旺季到来,市场供需增加。按照历史水平估算,今年12月猪肉需求量环比增长20%-30%。”与此同时,猪肉的供应量增幅更大。“规模集团与散户在年底集中出栏,冲量完成出栏计划,预计生猪出栏量将增长50%-100%。此外,为腌腊制品特意养殖的大猪也在年底和明年年初出栏。”
随着产能不断恢复,在没有非洲猪瘟等外部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后期生猪价格或呈震荡下滑趋势。“明年猪肉价格还有进一步下滑的空间。2021年底,能繁母猪恢复到非洲猪瘟前的水平,2022年产能完全释放。预计2021年白条猪的价格高点为年初的36.6元/公斤;低点为11月的25.92元/公斤。”
非洲猪瘟和新冠疫情双重影响,使得中国的生猪产量出现了下降。在这种格局下,企业大举投资养猪产业,国家也给予了政策鼓励和支持,现在生猪供应正在逐步恢复。随着技术进步、组织到位以及大量资金的投入,能繁母猪、育肥猪产能都在恢复过程中,到明年中期以后猪肉价格逐步恢复到正常价是有可能的,全国老百姓一定能够享受到价格适当质量好的猪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