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资讯详情
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的途径分析
 农业 2007-01-01 09:01:00

  二十多年来,农村改革的成功应该主要归功于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经营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适应了我国事实上的小农经济的生产力水平,适应了我国农民亲缘关系胜于一切关系的心理价值取向,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理想选择。而当代市场化的大农业所要求的具有优势的生产组织方式,不是分散的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生产,一家一户小规模的农业生产经营难以实现大农业生产的规模经济效益,阻断了农业产业链的有效连接,限制了现代科学技术设备手段的有效应用,使农业的效率降低。因此,把农民组织起来,扩大农业生产单位规模,建立适度规模的农业经营模式是当代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的方向性选择。如何再次把农民组织起来发展新型的生产合作,提高农业生产单位的规模效益,降低农业成本?最简单的答案是不能一刀切,不能硬逼、硬赶。在新的起点上的农民生产合作,就目前农村的实际至少有三种方式:

  以家和亲缘为纽带的生产合作
  新型的农民合作生产,不能简单地否认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功能,现实是家庭作为农业生产单位在中国几亿具有传统观念的农民中还有很大的生命力和深厚的文化土壤。新型的农业合作生产,首先要发展以血缘、亲缘关系为纽带的农民之间的合作,进而扩大单位生产规模。近几年来,大量的农民弃耕外出打工,他们的土地大多也都是交给兄弟或其他有亲缘关系的人耕种,这也是一种积极意义上的土地经营规模化,是符合中国农村和农民特点的一种合作方式。在中国农村,家庭既是生产单位,又是分配单位和消费单位;既是农村经济增长的基础细胞,又是人口生育、教育、养老送终的保障单位。因此,新的农民合作生产,还要根植于农民家庭生产单位合作扩大单位生产规模。

  以农业产业链条为纽带的生产合作
  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基础上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小规模的分散经营如何面对大市场,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近几年,我国在农村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表明,通过产业链条的纽带把分散的农户生产组织起来,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连成一体,强化龙头带动和基地连接的作用,把小而全的农户生产转变为专业化的产业链合作,是使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盲目的生产理性化,进而规避市场风险,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并不矛盾,而且是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基础上,使小规模的农户生产通过产业链合作并扩大单位生产规模的有效形式,因此也是农业经营体制的完善和创新。这种经营形式不改变农户的土地承包关系,不影响农户的生产经营自主权,通过合同、契约、订单等方式使分散的农户成为龙头企业的原料基地、“生产车间”,成为整个产业链条中的基础环节,实现了农业的专业化生产、区域化种养、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推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户资产股份合作经营
  农户的生产资本主要表现为土地、农机具和各种流动要素,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难以收到面向市场的现代农业规模效益,难以有效化解市场风险,而按照股份合作制的原则组织起来新的合作化生产已在我国南方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特别是城郊地区兴起,在解决上述矛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这种合作经营形式目前还主要处在土地股份合作的状态,应进一步扩大到农机具、资金、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全面股份合作,引导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实行农业生产的公司化经营,按照现代公司制的原则组织农业生产,从而提高农业规模经济效益。这也是把过多的农业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提高社会城市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农业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