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一些行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图书出版业也是其中之一。有出版社表示,图书出版周期比以往略有拉长。此外,为助力疫情防控,不少出版社纷纷推出疫情防控相关出版物,如各种防护知识读本、防护手册、心理自助手册等,并在线上发力,免费为读者提供电子版内容。
早在1月23日,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包括常识篇、预防篇等章节,介绍了该病的临床表现、公共场所注意事项等内容。
2月2日,《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1.0数字版上线;2月8日,该书的2.0版纸质版与数字版同时上线。据不完全统计,从1月23日至今,还有《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宣传手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知识读本》、《协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手册》等多部疫情相关防控书籍出版。
此外,也有一批出版物关注抗疫期间人们的心理健康。比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心理健康指导手册》、《抗新冠肺炎心理自助手册》等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办主任朱妙津说:“我们从2009年开始就开始使用ERP系统,基本实现了出版的全流程全在系统上审批、流转,居家办公流程基本没有影响。”在疫情防控期间,出版社尚未复工,依靠ERP系统,各部门协作,已经实现了两本书从策划到出版的全流程操作。“排版厂、印刷厂因为各地规定不同,尚未开始完全复工,但值班人员还是有的,印刷厂也有承接紧急抗疫任务。”朱妙金表示,由于疫情,图书出版周期比以往略有拉长。
值得注意的是,出版社纷纷各尽所能为读者们提供优质电子书、有声书等免费资源。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等电子书内容均可免费阅读。
人民出版社则提前推出了主题图书《中国疫苗百年纪实》电子书,并已在学习强国、掌阅、亚马逊及人民出版社读书会等多家数字平台同步上线,免费供公众阅读。
朱妙津介绍,《抗疫期间中小学生及家长心理防护手册》电子书也于2月7日线上发布,有声书同步上线喜马拉雅。目前在出版物数据中心登记的涉及新冠肺炎的选题有140多种,内容涉及科普知识、疫情防控、健身防疫、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文学作品等等。
由于疫情防控需要,读者们也自觉少出门。根据开卷提供的数据显示,多家数字内容平台反馈,仅在今年春节前后,新增用户数量相比一般时期有超过20%的增长,甚至有的平台新增用户数相比一般时期增幅超过300%。新增用户数增长的同时,日均活跃用户数也有10%-30%不等的增长,且用户使用时长也有明显提升。数据还显示,近期用户在各大平台上的阅读和内容使用以文学、传记、社科、科学知识类为多。另外与疫情相关的文学作品以及与篮球巨星科比有关的图书也是近期用户关注的话题。
开卷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确实会给图书出版行业带来现金流压力等问题,也许还包括对后续读者回流以及业务经营的信心影响,但疫情终将过去,图书零售市场的未来也将源于行业内每一家机构、每一位从业者的努力。
早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曾先后选出28家出版社进行“专业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模式”的试点工作。对其进行知识体系建设、知识服务标准研制、知识资源加工、知识生产工具研发、知识服务平台建设及知识服务模式探索。2018年,试点出版社数量翻了一倍,增加到了56家。
从布局方向上看,出版社进军知识付费的方式主要有自主研发和内容合作两种模式。目前来看,相较于自主研发推广,更多出版社选择的是与平台进行合作。
前者由出版社自己搭建内容平台,相对自主性较高、客户数据方面更容易把握。但是,搭建成本较高、投入时间也长。中信出版推出的中信书院、湛庐文化推出的湛庐阅读,均属于这一类型。
相较而言,与平台进行内容合作,对内容的呈现控制力相对较小,而且难以掌握用户数据。但选择与平台合作,无论是在时间、还是成本投入等方面,均较自主开发少很多。另一方面,从投入产出比上讲,与平台合作的效果更容易以量化的形式显现;而且实现目标的难度相对较低。
对出版产业来讲,内容打造上并不存在困难。但是,切入知识付费领域,对出版社在作者签约、模块化内容生产、内容整合、下游分发等多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原本在传统出版领域,这部分内容是由产业链的上下游负责实现的;而在知识付费领域,该部分内容集中整合在一起,则都需要出版社自己负责;对出版社而言挑战不小。所以,更多出版社选择与平台合作,也就更加容易理解了。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出版行业在迎来新的挑战的同时也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