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 农机行业分析报告 内容详情
2025年智能农机市场分析:全球规模或突破千亿元 推动农业生产力跃升
 智能农机 2025-03-13 20:34:03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数据前瞻:据行业预测,到2025年全球智能农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378亿元人民币,中国市场占比将超40%,成为推动粮食安全与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引擎。

  一、智能农机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当前春耕中的应用与成效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智能农机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2024年春耕实践表明,智能农机在增效、降本和稳粮方面已展现显著优势。从中央政策导向到地方执行细节,再到技术创新突破,全产业链正加速向智能化转型。随着2025年市场扩容目标的推进,预计未来三年我国农业机械化率将突破80%,单产提升与粮食安全的双重挑战有望通过智能农机实现系统性解决。这一进程不仅关乎当下的春耕任务,更将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随着春季气温回升,我国南方早稻插秧和北方冬小麦返青管理全面铺开。据央视新闻报道,今年春耕期间全国投入的智能播种机、无人机等高端装备数量显著增加,机械化率超75%,较去年提升3个百分点。在河北定州等地,农业托管服务通过应用无人驾驶拖拉机和气吸式精量播种机,将玉米出苗率从90%提升至100%,单产预计增加10%20%。

  智能农机的普及不仅提高了效率——例如喷杆式植保机械日作业面积可达传统人工50倍以上,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数据显示,采用无人机进行叶面施肥可使每亩种植成本减少约30元,综合效益提升显著。

  二、政策驱动智能农机市场扩容:中央一号文件与政府目标的双重支持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明确将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作为核心任务。政府工作报告设定全年粮食产量1.4万亿斤的目标,要求通过稳定播种面积和提升单产品质实现稳产增效。

  农业农村部已启动多项措施:

  1. 技术赋能:部署“奋战120天抓春管”行动,推广精量播种机、智能变量施肥装备等高性能农机;

  2. 区域协同:在山东、湖南等地建设示范田,通过集中育秧和良种应用推动单产提升;

  3. 保障供应:开展春季种子市场检查,确保农资质量与供给稳定。

  地方层面,重庆计划投入超100万台农机助力春耕,其中高性能播种机占比达6%;天津则动员1.85万台(套)智能装备参与作业,重点推广无人机和北斗导航系统。

  三、技术创新提升生产效率:从播种到植保的全流程智能化升级

  当前农业技术进步显著:

  播种环节:气吸式精量播种机替代传统手推设备,实现“不缺苗、不断垄”的精准种植;

  田间管理:智能无人机与卫星遥感结合,可实时监测病虫害并自动规划喷洒路径,农药使用效率提升20%以上;

  收获阶段:无人驾驶收割机误差控制在2厘米内,减少粮食损耗约5%8%。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63.2%,作物良种覆盖率超96%,智能农机正成为突破传统生产瓶颈的关键。

  四、多方协同保障粮食安全:地方政府与农户共同推动机械化普及

  为实现中央设定的粮食目标,各地通过补贴政策调动种植积极性。例如:

  经济杠杆:多地按粮食品种差异化发放补贴,覆盖种子、化肥等关键投入;

  技术培训:农业农村部联合地方开展农机操作培训,2024年计划新增持证机手15万人;

  应急保障:山东等地提前储备农药药剂,应对可能的病虫害风险。

  湖南通过建设74个双季稻集中育秧示范点,将单产提升潜力转化为实际产量增长;广东则依托300余个水稻示范田推广“良种+智能农机”模式。

  总结:智能农机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智能农机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