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十五五文旅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预测报告》指出,近年来,文旅市场迎来多元化发展,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为红色研学提供了肥沃的发展土壤。然而,在这一过程中,部分研学团仅停留在“打卡拍照”的层面,忽视了教育性与实践性的结合。如何推动红色研学从“形式化”走向“实质化”,成为当前文旅产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推动下,红色研学逐渐成为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研学市场规模已突破千亿元大关,其中红色研学作为核心板块之一,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然而,在这一过程中,部分研学活动偏离了初衷,仅满足于表面形式,缺乏深入的教育内涵。
为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提出了一系列规范性措施。首先,要求严格遵循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有关要求,将研学旅行定位为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模式,而非单纯的旅游活动。其次,在文旅市场监管方面,明确旅行社组织或承接研学活动的主体责任,强化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培训,并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
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持续发力,通过市场秩序整治等手段,规范研学旅游市场。例如,依法查处未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而以研学名义开展包价旅游的行为,保障参与者合法权益。同时,在线旅游平台也被要求履行内容审核责任和告知义务,确保信息真实准确。
当前,红色研学正朝着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全过程管理的实施,以及对教育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等的严格遵循,红色文化将更好地融入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可以预见,在政策支持与市场规范的双重推动下,红色研学将成为文旅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青少年提供更有深度、更具价值的教育体验。
总结
从当前情况来看,红色研学的规范化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效。通过文旅部门的努力和多方面的协作,这一新兴教育模式正在不断优化。未来,在政策支持与市场规范的双重推动下,红色研学将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功能,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更加丰富、更有价值的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