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资源是发展循环经济的物质基础。全球再生资源产业规模每年14%至19%的速度增长,我国再生资源回收量也已达到2.86亿吨,预计今年市场品种回收总值将持续增长,以下是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市场起步晚,发展快,行业万亿市场开启。与国外的固废再生资源产业相比,国内的再生资源产业尚处于市场化发展初期但市场空间庞大。据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的统计,目前西欧、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已达到90%左右,回收加工水平也较高;而我国在这方面仍处于落后水平,当前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不足70%,到2020年,我国主要再生资源利用率提高到75%,我国再生资源回收率提高要求可为行业带来可观的增长空间。
2017年,我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轮胎、废纸、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废旧纺织品、废玻璃、废电池十大类别的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为2.56亿吨,同比增长3.7%。再生资源行业分析指出,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需求增速放缓,预计2017年我国再生资源回收总量将稳中有升,再生资源价格将有所提高。
2018年,我国十大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值为5902.8亿元。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现状指出,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主要再生资源品种价格持续走高,同比增长14.7%。其中废电池增幅最大,同比增长34.1%;只有报废汽车出现了下降,同比下降11.4%。
从细分产品的回收价值看,废钢铁的回收价值最高,2018年废钢铁的回收价值为3043.4亿元,占十大再生资源回收价值总量的40.31%。废有色金属和废塑料的回收价值占比分别为27.53%和14.32%。
从主要的进口产品看,其进口的再生资源产品以废纸、废有色金属和废塑料产品为主,2018年废纸的进口量为2571.7亿吨,废塑料的进口量为582.9亿吨。相比于再生资源的进口情况,我国再生资源的出口产品主要是废塑料和废旧纺织品,但是相比于再生资源的进口量,有较大的差距。
2019年上半年,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标准化滞后,大多数再生资源品种没有相应产品技术标准、质量分类标准及检与标准的支撑,特别是废旧纺织品、废玻璃、废纸等品种,以及在深加工环节,相应标准严重缺失。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现状指出,再生资源标准与产业政策脱节,顶层设计未能将资源产业链上下游衔接好,流于表面未能引起企业足够的重视;已制定的一些标准受制于其范围与力度,企业缺乏执行标准的积极性,行业的规范化水平亟待提升。
针对我国当前再生资源行业发展不规范等问题,近年来相关法律法规频出。2019年1月出台《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中长期规划》,旨在提升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规范化水平和规模化程度,构建多元化回收、集中分拣和拆解、安全储存运输和无害化处理的完整的先进的回收体系;1)到2020年,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18年提高15%,主要废弃物循环利用率达到54.6%左右;2)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3%,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3万亿元;3)75%的国家级园区和50%的省级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
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破解资源短缺矛盾、实现资源可持续循环利用、参与世界资源大循环的重要途径与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举措,中国也将再生资源行业列为战略性新兴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上便是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所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