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前食用油市场中,小包装食用油只占20%左右的比重,剩下的80%左右仍然是散装油的天下,而在相邻的新加坡和日本等国家,小包装食用油已占当地食用油市场销售的50%-60%。那么食用油市场规模会是怎么样的呢?
通过对食用油市场分析得知从我国食用油区域市场看,华东地区食用油市场发展较为成熟,食用油市场规模在整个食用油市场中的比重高达38%以上;其次是华中地区、华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华南地区,四者占比分别是17.49%、13.24%和12.35%、11.83%,总体差距不大;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食用油市场较小,占比分别是4.93%和1.83%。总体来看,我国食用油市场地域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华东地区等。从省市分布看,山东省食用油市场规模占比最高,达12.67%左右;其次是江苏省,占比9.64%。另外,食用油市场规模占比在6%以上的省份还有广东省、浙江省以及河南省、黑龙江省、河北省河湖北省等,其余省份占比均在6%以下。前八省份市场规模合计占比高达64.19%。食用油区域集中程度较高。
2015年中国精制食用油产量达到6734.3万吨,2016年则在6983.2万吨左右,同比增长3.7%。由于我国居民食用油消费逐步接近并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后期增速将放缓。
2016/17年度,全球油籽产量创历史新高,供应总体充裕。美国农业部(USDA)数据显示,2016/17年度,全球油籽产量达到5.73亿吨,比上年度增加10.14%。其中,大豆产量为3.51亿吨,比上年度增加12%;油菜籽产量为7206万吨,比上年度增加1.4%;葵花籽产量为4761万吨,比上年度增加18.1%;18.1%;花生产量为4277万吨,比上年度增加5.8%;棉籽产量为3901万吨,比上年度增加9.0%。由于大豆产量增幅较大,同时大豆占油籽总产量比重高达61.2%,也成为全球油籽产量和供应增加的主要动力源。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主产国大豆种植面积和单产增加是全球大豆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1]。油菜籽方面,2016/17年度,虽然欧盟和中国油菜籽产量同比分别下降6.6%和5.6%,降至2054万吨和1350万吨,但加拿大、印度油菜籽产量增幅明显,同比增速分别为6.7%和19.8%,产量分别为1960万吨和709万吨,带动全球油菜籽产量稳中略增。
受全球油籽丰产及库存消费比创历史新高影响,2017年全球主要油籽价格仍延续弱势,以震荡为主。除供需基本面影响市场价格走势外,2017年以来天气因素影响全球油籽产量预期频繁调整,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球油籽价格频繁波动。2017年,加拿大油菜籽CNF价格累计上涨1.1%,年度内波动幅度较大,价格最高时达到487美元/吨,最低为451美元/吨。
目前,我国食用油消费结构以豆油、菜籽油、棕榈油、花生油占据统治地位;山茶油、橄榄油则为次要购买产品;亚麻籽油、葡萄籽油等特种原料油,作为特种用油打开了一片细分市场。2016年我国居民植物油消费依然以菜籽油和豆油为主,其中豆油占比依然最大,约为45%。由于食用油行业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了大量新企业进入该行业,行业规模快速扩张。随着行业新资本的不断进入,国内食用油行业竞争逐渐加剧,使得食用油企业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食用油市场尤其是小包装油市场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突出表现在行业集中度提高、品牌间差异化程度提高、行业进入壁垒等越来越高。
通过对食用油市场规模的简单解析得知2019年刚刚开始,和往年相比笔者认为今年的食用油市场依然是供大于求的,所以说现阶段豆油虽然处在价格低点,但近期的走势依然相对偏弱。后期会有反弹,但受供应充足的影响,反弹上涨的空间也不会太大。从消费偏好来看,当前消费者更加偏向优质食用油,收入的增长已经让他们不再对价格过分看重。这提醒广大的经销商,单纯降低价格,可能不太容易吸引消费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