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京东、天猫、苏宁在线上家电网购市场中,市场份额分别为62%、26%和10.5%,合计占比98.5%,三分天下格局形成。在中国家电连锁市场上,除了被人熟知的国美、苏宁之外,还有一大批以汇银为代表的区域家电连锁商。以下对家电连锁市场规模分析。
家电连锁市场规模分析,2018年上半年,中国家电市场规模达到4213亿元,同比增长9.7%。相较于2017年同比增长11.9%,中国家电市场2018年整体增速放缓。中国全渠道家电销售规模中,苏宁易购销售份额高达21.1%,领跑全渠道。京东13.9%的份额位列第二,其次是天猫和国美电器,份额均为7.5%,其他渠道则占48.7%。
中国家电行业的供给和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整体由出口导向、投资拉动的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以内需为主、消费拉动、创新驱动的以服务业为中心的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中国逐渐从制造大国转向服务大国。现从六大市场运行现状来分析家电连锁市场规模。
目前,价格仍旧是家电连锁企业竞争的重点。打价格战也是各卖场吸引顾客的重要方法。纵观各大家电连锁企业的各个卖场,各种形式的促销活动让人应接不暇。每逢节假日,店庆日各种特价商品,优惠券活动,抽奖活动都搞得有声有色。低价一直是家电连锁市场规模的经营战略,也是家电连锁市场受到消费者青睐的主要原因。
非价格行为是指价格行为以外的竞争行为,其目的在于扩大家电连锁行业的服务差异化,扩大市场占有率,构筑进入障碍,获得更多的盈利。在寡占的市场结构中,非价格行为竞争的主要手段是拓展服务的价值链,如提高服务的质量、加强广告宣传、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应用等。家电连锁市场规模分析,对于消费者来说,价格固然重要,可质量和服务也同样重要。由此可见,现在市场的竞争是服务的竞争。顾客就是上帝,产品是卖给顾客的,零售业市场是直接与顾客接触的市场,在服务方面的功夫不可缺少。
除了打价格战进行竞争,“开店战”也是各个家电连锁企业扩张得到主要手段。门店的增多除了能给厂商节约成本,带来规模效应之外,门店总数和进入城市数是衡量一个家电连锁企业竞争实力的表现,也是排挤其他厂家,占领市场的重要方式。所以各个家电连锁企业都进行疯狂的跑马圈地式的开店扩张。家电连锁市场规模分析,2007年国美和苏宁的门店数量仍旧维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国美的门店数目也由2006年的820个增加到现在的1020个,苏宁的门店数由2006年520个增加到2007年632个。2008年它们也都不约而同的将门店扩张列入发展计划中,这再次表明,2008年,网络布局仍将是家电连锁业竞争的重要方式之一。
虽然家电连锁业迅速发展,但就全国范围来看,两大巨头覆盖的城市仍是少数,各商家的网络布局,一般都把东部沿海城市作为战略布局重点,这是由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决定的。因为一线城市经济较发达,人均收入高,消费能力强,商家喜欢把战略重点都放在大城市,而许多的二三级城市仍是一片空白,在中小城市中,当地的一些家电超市,电器城销售优势明显。家电连锁市场规模分析,截止到2005年底,国美集团在除西藏以外的所有省份以及港澳地区均设门店,而苏宁以江浙一带为主战场,目前门店也遍及28个省、市、自治区。
在企业扩张策略上,国美和苏宁采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模式。一个在资本市场上全面并购、致力做大、做强,霸气十足;一个自主发展,稳扎稳打,但略显闯劲不足。在赢利模式上明显出现了内生性增长和外生性扩长两种不同的主导模式,家电连锁市场规模认为,外生性扩长虽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门店数量,但对于单店效益以及单店扩张成本是否能带来相应销售额方面的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并购的越多,整合的难度可能越大。
所谓市场集中度是表示在某个产业或市场中,买方或卖方所具有的相对规模结构的指标,如果在某个市场中,企业数目越多,单个企业所占比例越低,该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就越高,反之亦然。行业集中度,即CRn,是最常用、最简单易行的绝对集中度的衡量指标。家电连锁市场规模指出,CRn是以规模处于前几家的企业有关数值在同期行业中所占的市场份额之和来表示,其统计口径可以是销售总额,资产总额,利润等。
家电连锁市场规模分析,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人民收入的增加、住房条件的改善,消费者对家电产品的购买能力显著增强,对家电产品的期望也越来越高。“85后”和“90后”新生代人群逐步成为消费主力军,品质化、智能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特点也日趋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