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下笔较重的保险之一,特别提出在13个粮食主产省选择部分县(市),对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实施大灾保险,这说明农业保险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日益显现。要解决农业新型主体融资难的问题,除建立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贷款的担保体系、扩大有效抵押物和鼓励支持农业企业、涉农企业上市融资外,一定要大力发展农业保险。现对农业保险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农业保险市场还有两大课题待解:一是应加紧完善农业巨灾保险体系,二是须精耕细作、提高专业化程度。
农业是典型的风险行业,受季节和天气的影响最大,农民一旦遇上重大自然灾害,往往血本无归。类似以上螃蟹等水产养殖,属于现代农业中的“高效设施农业”,其特点就是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但其快速发展,既是农业转型升级,更是江苏省2020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需要。目前本地高效设施农业快速发展,仅武进区高效设施农业面积占比就已达20%。
而作为一项重要的惠农新政策——高效设施农业保险,是由政府全额或部分出资,为从事高效农业生产的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农场等,防范农业生产风险、化解农业灾害损失、创造良好农业生产环境而制定的一项创新制度,也是政府支农的方式。
2016-2021年农业保险行业深度分析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表明,目前我市高效设施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投保品种难实现全覆盖、保险赔付率太低、保险赔付门槛过高、查勘定损力量还比较薄弱等等。由此,对农业产业、尤其是高效设施农业规避风险、防灾抗灾不足以起到支撑和保障作用。
眼下,从中央层面来看,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在13个粮食主产省选择部分县市,对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实施大灾保险,调整部分财政救灾资金予以支持,提高保险理赔标准,完善农业再保险体系,以持续稳健的农业保险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从本地层面而言,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政策,应持续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开发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产品。特别是要根据本市地方经济实力,将更多特色种植、养殖高效设施农业产业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障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