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每年都要争抢的一季度“开门红”,今年的情况或许与以往不同。在宏观经济“L型”走势、不良资产继续承压、银行息差减少的背景下,银行对公贷款近年来不断萎缩。而2016年以来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却猛增,部分银行新增贷款的一半来源于此。自2016年10月,全国多个城市推行房地产限购、限贷政策,占银行新增信贷半壁江山的按揭贷款瞬间“冰冻”。
在此情况下,2017年银行信贷将如何发展?银行信贷资产又该如何配置?新增信贷投向何方?这一系列的问题成为摆在各家银行行长面前的难题。以下是报告大厅小编整理的2017年银行信贷市行业趋势。
在房地产调控、通胀预期升温、2017年美联储加息次数上调至三次等因素的影响下,未来货币宽松的制约因素开始增多。2017年的信贷扩张步伐或趋缓,信贷结构有望得到优化。
央行最新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1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05.56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946亿元,同比多增857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79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10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692亿元。
2016年前11个月,在人民币贷款新增额中,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新增额有6个月的占比超过50%。中国金融期货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向记者表示,2016年房地产市场非常火爆,按揭贷款占比显著提升,去库存比较明显。
2016-2021年中国银行信贷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房地产贷款同比分别增加22.2%、24%、25.2%,其中个人购房贷款同比分别增长25.5%、30.9%、33.4%,较2015年有显著提升。截至9月末,房地产贷款达25.33万亿元,个人购房贷款为17.93万亿元。而2016年前三季度房产开发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13%、10.9%、9.6%,增速逐渐回落。
刘东亮表示,2017年住户部门贷款是否会继续增长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上半年房地产销量可能会有一个惯性增长,下半年可能有所回落。”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冀向记者表示,在2016年出台的调控政策影响下,2017年居民房贷应该会有所回落。
日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表示,与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为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降低融资成本,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增长”相比,2016年的改变表明2017年货币信贷政策将不如2016年宽松。未来货币宽松的制约因素开始增多。
国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边泉水认为,预计信贷政策将从2016年的非常宽松转变为2017年的相对宽松,广义信贷仍将维持一定的水平,但增长速度可能明显下降。
陈冀向记者指出,2017年的货币政策还是以稳健为主,保持流动性的一个合理增长,同时需要优化投向结构,“2016年的信贷投放结构由于楼市的原因偏向了居民的中长期贷款,2017年应该想办法向实体经济去倾斜,可以通过一些定向的货币政策工具,例如PSL,来调整信贷投向。”
边泉水表示,预计汽车、地产销售下滑将带动居民部门加杠杆增速放缓,而企业盈利好转以及PPP上涨的背景下,企业部门融资有望回升,预计2017年信贷结构有所优化。
“2017年最主要的还是去信贷杠杆。”赵庆明对记者说,“2017年企业直接融资大幅增长的状态会延续,2016年的首发企业和企业的再融资都是非常高的,再就是优质企业债券融资,都是对银行信贷的替代,这对降杠杆的作用非常明显。”
对于2017年银行信贷资产如何配置?各商业银行纷纷给出了回答:
“我们的信贷体制是经济上行期时期制定的,现在经济处于下行期,有些体制需做出调整和改变。”一位国有大行高管指出。
他所在的银行,2016年净利息收益率2.18%,比上一年下降了3BP。每降1BP,对应减少20亿元的利润,利差收窄压力大。与此同时,银行负债端成本上升(定期存款上浮1.3%,活期也有上升);贷款资产收益率下降。
因此,该行对贷款从以前的增量管理,即每年增加8000到1万亿的信贷,转向实行全口径的流量管理,特别是抓好定价管理,包括存款定价、贷款定价等。
“国内银行利率定价较为薄弱,需要大大加强。另外,要提高资金运作收益,进一步稳定资产收益。”上述高管人士称。
他表示,贷款主要风险集中在钢铁、煤矿等行业。其中,生产领域情况较好一些,但贸易(钢贸、煤贸)领域风险非常大,因此贷款政策做了相应调整,该压缩的继续压缩。对过剩产能按照国家要求,有保有压,总体来看,央企的贷款情况较好,地方企业相对差一些。
对于2016年的信贷情况,北京某上市股份行人士表示,从前三季度看,该行按揭贷款占比较高,四季度按揭贷款增长有所减缓,但规模未见大幅缩减。
他表示,从贷款定价来说,按揭贷款要求不低于基准利率的八五折,相比消费信贷和经营性贷款盈利性稍差,但按揭贷款安全性较高,是资产质量最好的贷款;小微贷款在当前环境下偏稳健,个人的消费和经营贷授信略微放缓。
记者获悉,按揭贷款的疯狂增长在2017年难以为继,消费金融、小微企业成为银行信贷主要投向之一。
“零售业务中,消费信贷是比较明确的方向;按揭贷款仍有结构性机会,再看看小微贷款能否有所突破。”华南某上市股份行零售银行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但受地产限购限贷政策影响,2017年按揭贷款的减少难以由其他信贷渠道对冲。
“主要是房贷在下降,2017年上半年零售贷款总量可能不如去年,不过去年房贷猛增不是正常情况。”前述零售银行负责人负责人表示。
对于加强小微信贷的原因,前述零售银行负责人表示:“一是(信贷投放)没有其他选择了;二是,仔细研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就业高度相关,未来一定会发展。”
北京某银行业分析师表示,按揭贷款2017年大概率受限。按2016年经验,股份行新增贷款的40%是按揭贷款,如果在房地产限贷下按揭贷款大幅下降,估计信贷安全边际较高、作为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的基建也填不上按揭贷款留下的空缺。“因此2017年新增量将抢两个方向——小微和消费金融。小微虽然坏账率高,但是利率也高。”
“小微贷款实际上是以个人家庭信用来支撑,利率高,但缺点是成本高,是不得已的选择。但现在是库存周期的高峰,若未来经济持续下行,对公风险不小,银行对制造业、商业等贷款也不敢轻易投放。”前述银行业分析师表示。
记者独家获悉,华东某上市城商行要求,对2016年已确定的在2017年信贷投放计划照常执行,但对2017年的新增信贷投放计划保持谨慎态度。
“2017年利率中枢走向不明,银行资金成本和利率水平不易把握,若贸然投放信贷,容易造成未来资金成本和利率‘倒挂’的情况。”该华东城商行人士表示。
“很多中小银行定期存款成本在3.9%附近,贷款收益率将近7%。由于负债端成本高,比较怕定价错误。”前述银行业分析师认为。
一般而言,商业银行倾向于每年一季度加大信贷投放,以获得一整年的利息收入,其信贷投放节奏通常呈现四个季度4:3:2:1的比例(2010后,银行信贷投放节奏一般是3:3:2:2)。
特别是股份行、城商行等中小银行,会利用大行召开全年信贷会议较晚的窗口期,在春节前加大信贷投放,形成错峰竞争。通常,股份行、城商行等在每年1月份制定新一年的全行授信政策,国有大行则稍晚,往往在春节后。
但这种信贷局面,在2017年或难持续。
“对于比较依赖政府关系的中小银行,搞好政银关系,做一下PPP等业务;但市场化的商业银行则必须利用体量较小、策略灵活的优势,赶紧调头。”前述城商行人士表示。
产业投资成为部分银行的资产配置方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悉,华南某上市股份行已将文化旅游产业列为其2017年的资产配置方向之一,计划与旅游景区在门票、旅游线路等方面开展合作。
综上所述,对于2017年银行信贷资产配置,有股份行将信贷投放重点转向消费信贷和小微企业贷款,并继续寻找按揭贷款的结构性机会。而持有高成本负债端资金的中小银行,不得不谨慎对待2017年信贷投放,以避免资金成本和信贷利率出现倒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