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铜矿资源相对匮乏,铜储量约占全世界的4.35%。根据国土资源部信息,截至2013年底,我国铜金属探明资源储量为9112万吨。近五年来,由于铜供应过剩致使铜价大跌,不过随着2016年下半年的风水流转,铜金属市场开始逐步回暖。预计2017年国际市场价格重心处于4800-5600美元/吨。以下是报告大厅小编整理的2017年铜金属市场分析和预测。
近5年来铜价的走势,由于铜供应过剩,铜价持续下跌,不断刷新历史新低,2016年初,铜价跌入谷低,铜加工行业多数亏损。不过大宗商品市场也讲究“风水轮流转”,上半年黄金,白银出尽了风头,下半年铜、镍、铝等有色金属开始翻盘,特别是近期铜价快速上涨。
2016年,铜是基本金属中市场表现最差的品种,LME铜价在1月一度跌破4300美元/吨的过去十年最低。此后,国际市场铜价一直位于4500-5000美元/吨之间低位徘徊,国内市场铜价位于35000-38500元/吨之间震荡。不过,在中国因素及特朗普效应的带动下,11月之后国际、国内市场铜价快速上扬,先后突破5000美元/吨、40000元/吨的关口,并最高触及6000美元/吨、50000元/吨一线,但年底价格又回落5500美元/吨、45000元/吨左右。全年,LME铜结算均价为4860美元/吨,较2015年均价回落11.6%,但年内价格上涨18.7%;SHFE阴极铜结算均价为38210元/吨,较2015年均价回落5.8%,而年内价格上涨26.0%,涨幅大幅超过国际市场。
从需求端来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其中30%以上用于输电领域。根据国家电网“十三五”规划,未来几年特高压输电网络建设将加速推进,势必对国内铜需求增长形成一定支撑。不过,作为铜消费超过10%的重要领域,在购置税费优惠的刺激下,2016年前11个月中国汽车销售累计同比增长9.5%,增速已维持在过去几年相对高位。油价企稳、拥堵加剧、购置优惠到期等背景之下,2017年汽车领域对铜需求增长空间有限。综合判断,2017年全球及中国精炼铜需求增速预计与2016年基本相当。
从供应端来看,2017年全球新建、扩建矿山铜产量仍将会继续释放,但规模将较2016年大幅减少,供应端恶化步伐将有所减缓。2016年,由于五矿资源旗下Las Bambas铜矿、第一量子旗下Sentinel铜矿和自由港集团旗下Cerro Verde铜矿等几个大型项目的投产,全球铜精矿(金属量)供给量新增80万吨左右。不过,2017年全球无大型铜矿山项目投产,预计铜精矿(金属量)供给增量将缩减至20万吨左右,总量增速回落至1.5%以内,较2016年大幅降低。
从成本端来看,2016年全球矿山铜生产成本降幅已超出预期,2017年进一步削减空间较为有限。一方面,目前能源(石油)价格已经低位企稳,劳动力成本仍旧维持刚性上升状态,而矿业企业环境保护及处理资源民族主义的费用支出也在增加;另一方面,2015年至今,主要矿业公司已采取了大规模的管理优化、运营优化以及通过扩大生产规模等降低成本,未来能够采取的进一步降低成本并见实效的措施有限。考虑到短期在采矿领域发生技术性变革事件的可能很小,预计2017年全球矿山铜生产成本的较2016年最多有5%左右的下调空间,75%产量线的现金成本预计不低于3550美元/吨。
2016-2021年中国铜金属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分析,在供需、成本以及美联储加息、铜金融需求趋弱等因素的影响之下,2017年铜价向上动能依旧不足,但底部运行空间已经抬高,预计国际市场价格重心处于4800-5600美元/吨之间震荡,乐观情况下或突破6000美元/吨一线。不过,考虑到2017年各种有可能发生的“黑天鹅”事件,如德国大选、法国大选、意大利大选、全球贸易大战等等,铜价的波动性将会显著加剧,暴涨暴跌或难以避免。
【产品延伸】:在铜、铝、铅、锌四种有色金属中,铜被称作“有色之王”,由于其对宏观经济有良好的预测能力,还享有“铜博士”的美誉。铜是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有色金属,被广泛地应用于电气、轻工、机械制造、建筑工业、国防工业等领域,在中国有色金属材料的消费中仅次于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