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十年中,随着电商平台的崛起,快递行业也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国内主要的几家大的民营快递企业也快速扩张市场,2016年民营快递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详情如下。
民营快递企业已成为快递业主力。国家邮政局发布的上半年邮政行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上半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32.5亿件,同比增长56.7%。其中,民营快递业务量市场份额达到90.1%,首次超过九成。
快递业务量增幅在经历了2015年的放缓后,2016年重回50%。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714.6亿元,同比增长43.4%。其中,同城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32.5亿件,同比增长45.1%;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44亿元,同比增长43.3%。异地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97.2亿件,同比增长61.1%;业务收入累计完成925.8亿元,同比增长41.1%。
根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国有、民营和外资快递企业的业务量市场份额分别为9.2%、90.1%和0.7%,民营企业份额已经超过九成,业务收入市场份额分别为10.6%、82.7%和6.7%。其实,国有快递企业增速也有所提升。上半年,国有快递企业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增速分别达到22.1%和21.4%,均比去年同期提升14个百分点以上。
在业内看来,快递业的高速增长与近来行业创新产品结构、新技术应用等战略转型有直接关系。此外,今年上半年以来,包括顺丰、圆通、韵达等快递企业纷纷传出上市消息。而上市步伐的加快也将驱使企业在管理架构、运营机制等方面逐步健全,推动业务量增长。
得益于电商的发展,中国快递行业也在高速前进。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中国快递市场业务量达到 206.67 亿件,业务收入达到2769.60 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48.0%和 35.4%。根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中国人均快递使用量达到15.0件,年人均快递支出达到201.5元。
快递企业近两年迎来上市潮。2015年12月1日,申通快递借壳艾迪西上市,市值169亿元。今年3月23日,圆通速递借壳大杨创世上市,市值175亿元。5月,顺丰借壳鼎泰新材,市值达到433亿元。7月,韵达借壳新海股份,市值180亿上市。
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民营快递产业市场运行暨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分析认为,目前快递行业成本压力加大,同质化竞争激烈,微利化的趋势让企业不得不向资本靠近寻求支持。
多位分析人士指出,民营快递企业上市后,未来快递业的经营模式也将发生巨变,粗放性快递加盟模式将逐渐被经营管理一体化、服务标准一体化的直营模式所取代。
未来民营快递下一个竞争战场,一是产业链,二是国际化。
一方面,目前各大民营企业都在构建自己的产业链,线下实体店、快运、金融、冷链、海外仓等板块都在积极布局,申通也刚刚开通中欧跨境运输航线;另一方面,跨界合作也成为常态,圆通与联通展开合作、国企EMS与支付宝和微信合作,据赵小敏预计,未来跨境合作将是争夺新的流量入口、大数据和客户资源的大方向。
二是产品。上市之前各家产品同质化、严重依赖电商件。但随着近年来快递市场增速持续放缓,已经难以达到之前的高峰期,价格战将不可持续。拥有资金后,各家可以在电商件之外争取高端件,比如商务件。顺丰、圆通和申通的航空业务就是意在提高产品附加值,走高端化路线。上市后,申通董事长陈德军表示将改革国内快递,分步推进商务件。
赵小敏也表示,上市之后快递产品结构升级和价格调整迫在眉睫,未来将形成多元化的产品结构和多层次的价格体系。
三是网络更规范化。上市之前除了顺丰之外,各家都是单一传统加盟商模式——总部和转运中心直营,下面以行政区划进行多级加盟。这种模式下总部对加盟网点缺乏管控,导致信息不透明、管理不规范,服务质量层次不齐。而上市之后,从一个非公众企业变为一个公众企业,加盟商和总部将变成一个整体,资本市场和公众都要求其更规范、更透明。
四是行业的并购。惨烈的竞争就意味着淘汰不可避免。据中国快递协会《快递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显示,到2020年,行业将培育出6个以上年业务收入超500亿元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快递企业,其中3个以上年业务收入超千亿元;培育出两三个跨国领先快递企业;培育出两三个上市快递公司。
11月4日,国家邮政局在写给全国政协委员骆沙鸣的提案回复函中表示,支持快递企业兼并重组、上市融资,整合中小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加快形成若干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
赵小敏预计,未来三五年,行业将出现大重组,国内的快递运营商(包括外资)将保持在十个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