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Chinese herbolog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是指在汉族传统医术指导下应用的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除了植物药以外,动物药如蛇胆,熊胆,五步蛇,鹿茸,鹿角等;介壳类如珍珠,海蛤壳;矿物类如龙骨,磁石等都是用来治病的中药。少数中药源于外国,如西洋参。
据中国报告大厅了解,多年来,日本一直是我中药出口的最大市场,出口增幅基本保持在10%以上。2013年,我国医药进出口额为896.9亿美元,同比增长10.3%;出口511.8亿美元,同比增长6.8%。虽然中药商品占医药外贸比重较低,仅占5%左右,但却是近年来进出口增速最快的。2013年我国中药进出口额为42.2亿美元,同比增长25.1%;其中出口31.4亿美元,同比增长25.5%;进口10.8亿美元,同比增长23.7%。不管是出口还是进口,中药都是医药外贸中增速唯一超过20%的产品,成为我国医药外贸的亮点之一。多年来,日本一直是我中药出口的最大市场,出口增幅基本保持在10%以上。即使在全球贸易环境较差的2012年,我对日中药出口仍保持在22.4%的增幅。然而,2013年我国对日本中药出口4.5亿美元,同比下降4.7%。日本市场首次下滑为中药出口的第二市场,并且是前十大中药出口市场中唯一同比下降的。对日出口的中药产品全线下滑。下滑幅度相对较少的是日本尚无法寻求到替代品的中药材,但有消息称日本已经开始在南美等地引种中药材。不难看出,中日之间的领土之争,对两国中药贸易的影响已经显现。
据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了解,2013年中药材饮片平均出口价格为5.96美元/公斤,同比上涨40.4%,中药材饮片的出口涨幅主要得益于价格的上涨,纳入统计的47个有单独海关编码的药材中36种同比上涨,13种同比下降。价格涨幅超过1倍的品种有槐米、地黄、党参、杜仲等,降幅较大的药材有胖大海、贝母、半夏、姜黄、番红花等。出口额最大的品种是人参、枸杞、地黄和三七,主要以药食同源的商品为主。出口数量增幅较大的品种有三七、枸杞和地黄,增幅均超过50%。另外,2013中药材贸易值得关注的另一个亮点是资源类中药材产品进口增幅较大。比如甘草进口大幅增加,进口额达到6900万美元,增幅109.8%,超过出口金额2200万美元。
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中药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了解到,2014年一季度我国中药进出口额为10.77亿美元,同比增加14.97%。其中出口8.13亿美元,同比增加15.03%,进口7.7亿美元,同比增加22.3%。除了保健品和中成药出口同比略有下降外,其余各类中药商品进出口均有一定增长。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一季度,中药出口至10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亚洲地区是中药出口的传统市场,也是主要市场。我国中药对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额为5.19亿美元,同比增加19.93%,占比达到63.79%。以日本、中国香港、东盟和韩国为主。其中日本市场在一季度对中药的需求有所回升,我对日中药出口为1.14亿美元,同比增长11%。中国香港继续保持内地中药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出口额达到1.83亿美元,同比增长35.13%。
据了解,美国市场一直是中药出口的另一重要目标市场,连续多年成为我中药出口的第二或第三大市场。近两年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增幅。2014年一季度,我国对美出口中药1.08亿美元,同比增长31.29%;我国对欧洲中药出口额为1.33亿美元,同比增长3.87%,占我国中药出口的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