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防爆行业现状
我国防爆行业发展较早,发展至今已取得了可喜成绩。国内的防爆企业逐步成长,已能生产基本满足国内需要的防爆产品,并有一定的研发能力,国内的供需市场已初具规模。
目前国内共有防爆研发企业50余家,产品类型、地域分布等不均匀。
二、防爆行业当前主要存在的问题
当前,业内企业对标准化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积极参与标准制修订工作。但是,在管理、技术、产品和标准化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在管理方面,目前各行业自成一套管理体系,缺乏归口,导致对整个行业缺乏长远规划和引导;二是在技术方面,尽管国内已经掌握了多种防爆技术,并且部分常规技术在实践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与国际先进技术还存在着差距,尤其是在高端技术的研发方面缺乏创新能力;三是在产品方面,常规产品已经逐步普及,高新技术产品也逐步得到了应用,但产品的种类不多,性能还需提高,服务市场需要拓展;四是在标准化方面,在相关政府部门的主导和企业的积极参与下,标准制修订不断加快,但尚未形成体系,滞后于市场和应用的需求,产品合格评定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
1.管理方面
(1)行业监管已分别起步,但缺乏归口与协调
防爆行业涉及到研发、生产、评价、销售、使用等多个环节,就用户方而言也涉及到治安、边防、民航、铁道、公路等多个部门,这些部门一般只对各自管辖的领域进行管理,分别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和规划,初步形成了实施行业监管的态势。但由此带来了政出多门,缺乏归口管理的问题,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导致缺乏对整个行业的长远的规划,一些制度法规的制定也缺乏牵头部门,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防爆行业的发展。
(2)相关法规已初步形成,但尚不够健全
防爆相关法规已初步形成,随着近年来国内大型活动的举办,一些新的防爆法规正在逐步建立并颁布实施,如国务院《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北京市大型社会活动安全管理条例》、《中国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等。这些法规对于我国防爆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规范和引导作用。
这些法规还主要侧重于应用管理层面,对于防爆技术和产品还缺少相关技术性法规,政府对防爆行业发展的指导性规章尚不健全,特别是缺乏产品技术标准和市场准入规范。
国内对防爆行业企业尚无明确的从业资质要求,对于防爆安检产品通常只要有用户认可就能应用。由于制度的缺失导致一些信誉度低的企业夸大宣传、非正当竞争、欺骗用户等手段将劣质产品推向用户,影响防爆行业的健康发展。
国内防爆安检法规体系尚在逐步构建之中,目前只有民航系统制定了一些涉及安全检查的规章;此外,大型的活动管理所需要的防爆安检规章制度尚需进一步细化,特别是风险等级的评估及相应对策机制的构建尚需要加强。这些问题都不利于防爆企业对产品研发方向的把握,造成企业对产品的研发投入产生犹豫,不利于产品技术创新发展和应用规范。
(3)行业市场与发展已初具规模,但需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
我国较大规模并系统的开展防爆安检工作始于民用航空的机场安全检查。随着国际反恐形势的发展以及我国举办奥运会期间安保需求的增加,在大型活动场所和重要交通地段都开展并实施安全检查工作,逐步为广大群众认识并接受。
如北京地铁公司根据市政府的要求,在奥运会前将北京地铁的八条运营线路加装了安检设备。这一工程于2008年6月底投入使用,在8条既有地铁线路的123个车站上设置安检点243个,工程投资2.6亿元。共配备了X光机等不同类型的安检器材近2000件,能够对枪械刀具、爆炸物、易燃物等各类违禁品进行有效检测。地铁公司和保安总公司合作,招聘并培训了3000余名安检员。自地铁实施安检行以来,累计检查出各类易燃易爆违禁品37503件,管制刀具18424把,拘留情节严重的携带违禁品人员71人,劝阻出站近15943人次,移交公安机关3600人。有很多类似仿真枪、警用装备这样的违禁品都是通过安检设备发现的;特别是针对液体,一旦发现乘客携带的液体含有酒精、汽油等成分,安检仪器就会立即报警。目前,地铁安检系统已建立了安检员、站方服务员、志愿者、AFC闸机服务员四道安检防线。
目前,国内大型活动的安保工作已广泛使用一些国产的常规防爆产品,国内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逐步增加,但产品种类和性能方面还有待提高。
想了解更多防爆行业相关报告请阅读报告网的《2013-2018年中国安全检查防爆器材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五年发展投资前景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