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 黑色金属行业分析报告 内容详情
2013年前三季度山东铁矿砂进口特点分析
 铁矿砂 2014-01-26 13:43:28

  据济南海关统计,2013年前三季度山东口岸进口铁矿砂1.4亿吨,比去年同期(下同)增加6.5%;价值182.7亿美元,增长3.6%;进口平均价格为129.7美元/吨,下跌2.7%。

  一、前三季度山东口岸铁矿砂进口的主要特点

  (一)9月份进口量大幅反弹,进口均价继续回升。2013年以来,山东口岸铁矿砂月度进口量波动前行,其中4、7月份进口量均突破1700万吨,8月份进口量大幅回落,9月份强势反弹,当月进口1825万吨,同比增加28.1%,环比增加27.4%,为2011年2月份以来新高。同期,月度进口均价于 2013年3月份涨至144.5美元/吨,为2011年12月份以来新高,4月份起进口均价持续下跌,8、9月份止跌回升,9月份当月进口均价为 128.7美元/吨,同比上涨9.8%,环比上涨7.5%。

  了解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铁矿砂行业现状观察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二)一般贸易进口逾9成。前三季度,山东口岸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铁矿砂1.3亿吨,增加8.2%,占同期山东口岸铁矿砂(下同)进口总量的93.8%。同期,以保税监管场所进出境货物方式进口865.5万吨,减少12.6%。

  (三)民营企业为进口主力,国有企业进口量大幅减少。前三季度,山东口岸民营企业进口铁矿砂8012万吨,增加27.6%,占进口总量的56.9%。同期,国有企业进口5223万吨,减少15.9%;外商投资企业进口855.3万吨,增加14.9%。

  (四)澳大利亚、巴西和南非为主要进口来源地。前三季度,山东口岸自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砂6914万吨,增加14.5%;自巴西进口2713万吨,减少 2.3%;自南非进口904.9万吨,增加11.5%;自上述三者进口量合计占进口总量的74.7%。同期,自东盟进口620.5万吨,增加1.1倍。

  二、9月份山东口岸铁矿砂进口量大幅攀升的主要原因

  (一)粗钢产量释放刺激原料需求。7、8月份钢材价格出现持续上涨,钢企重新盈利,行业PMI指数连续处于扩张区间,极大刺激了钢厂生产积极性,而且 9、10月份为钢材销售的传统旺季,市场预期乐观,钢厂纷纷增产。据中钢协统计,9月中旬国内重点钢企粗钢日产量为177.95万吨,环比9月上旬上涨了 0.97%,创下历史新高[1]。受此影响,钢厂对原材料铁矿砂的需求呈放量增长态势,拉动铁矿砂进口量快速走高。

  (二)库存不足致钢厂采购步伐加快。7月份钢铁市场形势好转,且铁矿砂价格处于相对低位,钢厂普遍增加采购量以备货,由此导致7月份我国铁矿砂进口量创历史新高,并带动铁矿砂价格进入上升通道。8月份铁矿砂价格再次涨至高位,钢厂对于进口铁矿砂采购也维持谨慎态度,8月份采购量降低,库存维持较低水平,9月份产量扩张急需补充库存。且9月份伴随钢材价格走低,铁矿砂价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9月末,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CIOPI)为446.56点,环比由升转降,下降13.46点,降幅为 2.93%,其中进口铁矿砂价格指数为484.45点,环比降幅为3.44%[2],钢厂趁此机会加快采购步伐,由此带动9月份进口量回升。

  三、当前值得关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一)铁矿砂期货上市,定价权之争迈出关键一步。我国是世界上铁矿石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占全世界铁矿石消费总量的59%,但定价权完全被国外矿山巨头掌握,2012年铁矿石年化价格波动率达到24.3%[3],给国内钢铁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严重影响,而金融化是钢铁行业争夺铁矿石定价权的必由之路。10 月18日,铁矿石期货将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正式上市,此举将有利于我国抓住当前国际铁矿石衍生品市场发展时机,及早参与国际铁矿石衍生品市场竞争,虽短期内难以实现定价权之争,但我国铁矿石期货合约设计为实物交割模式可以真实反映市场供需关系,有利于铁矿石价格的稳定性,而且将改善铁矿石的定价模式,有利于传达国内钢铁行业意见,未来在国际定价话语权争取中获得主动,。

  (二)铁矿砂供需关系改善,进口价格仍有下降空间。目前,全球铁矿砂的需求及生铁的产量增速在3%左右,但矿砂供给在今明两年将保持8%以上的增速,而且在2013年第四季度,力拓、必和必拓等国外矿山巨头的产量将大幅释放,8月份澳大利亚港口发货量比7月份要增长30%以上,2013年第四季度和 2014年第一季度,力拓、必和必拓和FMG等都有新增产能投入运行,全球主要矿山新增总量在6000万吨左右的水平,供给压力较大[4]。目前我国钢市供需失衡,且环保压力之下产能大幅扩张可能性极低,消化新增铁矿砂供给能力有限,因此,四季度铁矿砂价格的下行压力较大,行业或将迎来降低成本良机。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铁矿砂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