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 固废处理行业分析报告 内容详情
固体废弃物发展前景分析
 固体废弃物 2013-03-21 09:38:30

  既然“人”是固体废弃物治理的主体,固体废弃物治理就绕不开人为障碍。人,作为社会人,表现出的利他主义、社会意识和公正意识是固体废弃物治理成为可能与持续的依据,正是人的“非物质动机”和“非经济动机”才促成固体废弃物治理从一种需要转变为社会行动,因此以下是对固体废弃物发展前景的分析:

  一、责任分散效应(旁观者效应)

  固体废弃物治理事关社会福祉与利益,人人受益,人人有责,正因如此,容易造成责任分散,让每个人觉得自己分担的责任很少,甚至连自己应该承担的那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产生“我不去做,由别人去做”的心理,形成“人人受益而又很少人关心”的不合作与“三个和尚没水吃”的集体冷漠局面。源头分流分类与回收环节,责任分散效应尤为明显,本应是排放者的责任,却推给了政府,因政府只能动用纳税人上缴的税收,实则推给了社会。

  遏制责任分散效应的主要办法有:

  1)属地管理,划片而治,推进社区自治、行业自治、区域自治,缩小治理规模。

  2)落实污染者负责、谁治理谁受益与受益者补偿原则,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3)健全法制、集体契约和个人道德操守组成的规矩体系,促进固体废弃物治理法治化。

  二、搭便车效应

  固体废弃物治理不仅容易发生责任分散效应,还容易发生搭便车效应,即治理成果被其他人无偿或以低成本付出据为己有。固体废弃物治理的产品主要有物质资源、能量资源、环境容量、资源环境保护知识教育和投诉处理等服务;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已有计量计价规范,较难出现搭便车现象,但环境容量和服务性产品较难准确计量计价,而且,环境容量和治理服务的覆盖面和分配途径不易限制,客观上让没有参与治理的人也享受到了治理成果,不付成本或少付成本而享受他人的利益,从而产生即使不参与也可搭便车的“不劳而获”心理。

  遏制搭便车效应的主要办法有:

  1)执行固体废弃物排放费制度,尤其要执行计量收费制度。

  2)落实“谁治理谁受益”原则。制定治理产品,尤其环境容量和治理服务产品的计量计价办法,健全固体废弃物治理成本回收办法,让治理者获得回报,打破平均主义。

  3)属地管理,划片而治,推进社区自治、行业自治、区域自治,缩小治理规模。

  三、邻避效应

  固体废弃物治理成果受益者只愿意付出与其他人等价的成本,而不愿付出高额的成本。固体废弃物处理存在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处理过程中潜在的二次污染风险,减少处理设施所在地的发展机会,如果风险失控,将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甚至影响居民健康,这意味着处理设施所在地将为固体废弃物治理承担更多的风险与责任,从而产生了自己是政策牺牲者和处理设施“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心理。

  遏制邻避效应,培育迎臂效应的办法有:

  1)进行简明扼要、系统的风险分析,制定风险减轻与控制方案。

  2)寻找自愿性社区,并给予受影响区域生态补偿与经济补偿。

  3)自始至终坚持信息透明化,确保受影响区拥有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和掌控权。

  四、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固体废弃物治理的社会依据是建立社会人具有社会意识和奉献精神,但不可否认,个别人,甚至个别地方政府,为一己私利极大化,认为固体废弃物治理不值得为之,甚至连旁观都不值得去做,对固体废弃物治理冷嘲热讽和敷衍了事,在这种心态下,不可能把固体废弃物治理做好。

  打破不值得定律的办法有:

  1)制定战略规划,并邀请社会各利益相关方参与规划的制定、执行与落实。

  2)加强宣传教育,让“固体废弃物治理是件值得做的事情”深入人心。

  3)确保治理者获得回报。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固体废弃物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