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 传统出版行业分析报告 内容详情
2003年中国出版业总体状况分析
 出版 2004-07-20 09:39:00
    2004年5月下旬,新闻出版署公布了《2003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2003年,全国出版图书、期刊、报纸总印张为1806.93亿印张(见表1),这一数字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10.84%。相比于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两位数的增幅显示,中国出版业仍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   

    但纵向对比近三年图书、期刊、报纸总印张数,增长速度却有明显的趋缓迹象。从表1中可以看到,2001~2003的增长速度分别为13.31%、12.74%和10.84%,发展的脚步逐步放慢。印刷界人士需要据此调整对出版业的发展预期。
                  
  在出版物的印刷总量中,图书、期刊、报纸的贡献度有很大的不同。报纸在总印张占68.38%的份额,以绝对优势占据首位;图书和期刊则分食剩余不到1/3的份额,其中,图书占比为25.58%,期刊的占比为6.04%。
                  
  详细分析表1数据,我们会发现,图书、期刊、报纸近三年的发展势头有异,导致它们在出版业中的份额和影响力逐年发生变化。报纸出版每年的增幅都高达两位数,总印张也由2001年938.96亿印张上升至1235.59亿印张,占比由64.94%调整至68.38%。在美国,报纸业被誉为“天天都在印钞票”的行业,国内报纸业的超速增长也暗含了其后强烈的经济动因。
                  
  与报纸相比,图书和期刊近三年来虽然也有小幅增长,但增长速度远不及报纸猛烈。尤其在2003年,发展速度明显放低。从表1可以看出,三年间,图书、期刊在2003年时都似进入发展拐点。
                  表1  2001~2003年出版总量与结构分析
                  出版总量
                        年份总印张(亿)年增长率(%)占比(%)
                        2001年  1445.96   13.31100% 
                        2002年  1630.21   12.74100% 
                        2003年  1806.93   10.84100% 

                  图书
                        年份总印张(亿)年增长率(%)占比(%)
                        2001年   406.08 7.94 28.08
                        2002年   456.45 12.40 28.00
                        2003年   462.22 1.26 25.58

                  期刊
                        年份总印张(亿) 年增长率(%) 占比(%) 
                        2001年100.920.886.98  
                        2002年106.385.416.52  
                        2003年109.122.586.04   

                  报纸
                         年份总印张(亿)年增长率(%)占比(%)
                        2001年 938.96 17.39 64.94
                        2002年 1067.38 13.68 65.48
                        2003年 1235.59 15.76 68.38

    
    图书涨幅微弱  教材印量锐减
                  
  2003年,全国共出版图书190391种,总印数66.7亿册(张),总印张462.22亿张,定价总金额561.82亿元。从表2中可以看出,与上年相比,图书出版的种数虽然增加了11.4%,但总印数却降低了2.9%,正负相抵,形成总印张1.3%的微弱涨幅。
                 
  一般来讲,图书出版包括书籍、课本和图片三个门类。因为图片的出版量微乎其微,文中的表2仅列入书籍和课本的相应数据,来进一步分析造成图书出版微弱增幅的深层原因。
                  
  表2显示,2003年书籍出版的整体情况尚好,各项指标均有相应增幅;但课本出版却增加了很多变数。虽然课本出版种数有11.51%的增幅,但总印数和总印张分别降低了8.4%和3.94%。“很明显,这是人口数量减少和结构变化的原因。在上海,很多幼儿园改成了托老所,说明老年人口在增加,幼儿在减少。”上海中华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晓东分析,“学生需求量的减少导致课本印量变小,这在人口相对较少的地区,感觉尤其明显。”
    为了进一步证实这种判断,我们来看看下面一组数据。2003年,大专及大专以上课本种数较上年增长19.67%,总印数增长2.9%,总印张增长4.03%;中专课本种数增长7.91%,总印数增长23.46%,总印张增长23.率%;中学课本种数增长0.45%,总印数下降9.16%,总印张下降6.07%;小学课本种数增长4.25%,总印数下降9.28%,总印张下降4.83%。由此可见,由于大学扩招和加强中专教育,大中专教材印制仍有可观的市场预期,但中小学教材印刷总量的下降之势却不可逆转。
                  
  在表2中,我们还提供了一组数据,用以观察出版行业的经营情况。以定价总金额与总印张相比,可以得出每印张的平均单价,这也是出版社确定图书价格的重要参考。由表2得知,无论是书籍还是课本,这一指标呈连年稳步上扬趋势。虽然上扬步伐并不是很快,但显然这是出版社据以维持高额利润的重要手段。但遗憾的是,价格趋升并没有惠及到印刷厂,而目前各地印刷工价一路走低的状况显示,向印刷厂转移成本,似乎成为出版社维持利润的另一个途径。

                  表2  2001~2003年图书出版情况分析
     图书总量  年份   2001      2002      2003
     出版图书(种)    154526    170962    190391
     年增长率(%)       7.80     10.6      11.40
     总印数(亿册/张)  63.10     68.7      66.70
     年增长率(%)       0.6       8.90      -2.90
     总印张(亿印张)  406.08    456.45     462.22
     年增长率(%)       7.90     12.40       1.30
     定价总金额(亿元) 466.82    535.12     561.82
     平均单价(元/印张) 1.15      1.17       1.22


     其中:书籍  年份     2001      2002       2003
     出版图书(种)     128051    142952     159716
     年增长率(%)        8.89     11.64      11.73
     总印数(亿册/张)   29.36     32.76      33.75
     年增长率(%)        9.96     11.58       3.02
     总印张(亿印张)   209.43    237.5      251.93
     年增长率(%)       16.10     13.40       6.08
     定价总金额(亿元) 286.86    335.05     361.55
     平均单价(元/印张)  1.37      1.41       1.44

     其中:课本  年份      2001      2002      2003
     出版图书(种)       24236     25817     28789
     年增长率(%)         2.29      6.52     11.51
     总印数(亿册/张)    33.36     35.52     32.54
     年增长率(%)         6.28      6.47     -8.40
     总印张(亿印张)    195.44    217.81    209.23
     年增长率(%)         0.41     11.44     -3.94
     定价总金额(亿元)  174.55    195.74    196.06
     平均单价(元/印张)   0.89      0.90      0.94

    期刊发行受阻  发展步伐停滞
                  
  近几年,各种新刊的频繁登场,尤其是时尚类、财经类、时事类杂志的崛起,给人一种期刊相对繁荣的印象。但表3的数据显示,2003年期刊的出版种数并没有很大的增长,0.5%的增幅比前两年还略有降低。这表明,由于刊号资源有限,期刊业的整合仍主要在现有刊物上做文章。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自2001年以来,期刊的平均期印数每年都呈下降态势,已由2001年的20697万册,降至目前的19909万册。平均期印数走低,表明期刊发行状况不容乐观。有关资料表明,近十年来,国内期刊在种数增加的情况下,印数增加无多,期刊单册发行量下降,市场竞争趋于激烈。
                  
  据称,目前国内多数期刊发行量远不及规模经济要求,每期发行量在500册以下的有200多种,超过10万册的仅500多种,其中万册以上的仅有区区20多种。这与出版18种文字、每期全球发行量高达3000万份的美国《读者文摘》相比,不禁令人汗颜。
               
   表3  2001~2003年期刊出版情况分析  
            年份      2001    2002    2003
   出版期刊(种)     8889    9029    9074
    年增长率(%)     1.88    1.57    0.50
   平均期印数(万册)20697   20406   19909
   年增长率(%)     -3.93   -1.41   -2.44
   总印数(亿册)    28.95   29.51   29.47
   年增长率(%)     -1.6     1.93   -0.14
   总印张(亿印张) 100.92  106.38  109.12
   年增长率(%)      0.88    5.41    2.58

     定位差异小,低水平重复竞争,期刊业的粗放经营也给印刷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2001~2003年,期刊的总印张数由100.92亿印张微涨至100.12亿印张,基本在100亿印张左右徘徊,发展步伐相对停滞。
                  
  报纸蜂拥有扩版  县报影响式微
                  
  如前分析,出版业的发展亮点出现在报纸。在表4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2003年较2002年报纸出版种数有所下降,由2137种减致2119种,但总印数增长了4.16%,总印张增长15.76%。“这主要应归功于报纸的扩版”,中国报业协会顾问夏天俊分析,“虽然报纸的种数变化不大,但办厚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还有一些报纸改换门庭后,版面也增加了许多。”除了扩版的原因,报纸订阅量的增长也促使了总印张的快速增长。由表4观察,报纸的平均期印数每年都有小幅增长,2001、2002和2003年的增长幅度分别为1.21%、3.26%和1.88%,表明报纸所面对的阅读人群和阅读需求正在稳步增加。在报纸普遍繁荣的景象背后,各类型报纸的发展境遇却有很大差异。在表4中可以看到,从总印张的变动情况来看,2003年省级报纸的增长率最高,为19.85%;全国性报纸次之,为16.99%;县级报纸第三,为10.03%;地方级报纸居尾,为8.8%。
              
    表4  2001~2003年报纸出版情况分析
                  报纸总量
                      
   年份               2001    2002     2003 
   出版报纸(种)     2111    2137     2119
   年增长率(%)      5.18    1.23    -0.84
   平均期印数(万份)18130.48 18721.12 19072.42
   年增长率(%)      1.21    3.26     1.88
   总印数(亿份)   351.06  367.83   383.12
   年增长率(%)      6.61    4.78     4.16
   总印张(亿印张  938.96  1067.38  1235.59
   年增长率(%)    17.40    13.68    15.76

    年份(2003)       全国性报纸  省级报纸  地市级报纸  县级报纸
    出版报纸(种)        213         766         898       242
    年增长率(%)        0.47       -0.65        0.56     -7.28
    平均期印数(万份)2882.89    10442.96     5326.05    420.52
    年增长率(%)        1.04        1.44        3.64     -3.14
    总印数(亿份)      60.58      189.74      122.96      9.86
    年增长率(%)        2.01        5.06        4.09      1.43
    总印张(亿印张)   140.23      698.22      386.67     10.46
    年增长率(%)       16.99       19.85        8.80     10.03

    但县级报纸总印数的年增长率只有1.43%,增长停滞,这与政府部门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和政策导向不无关系。2003年7月,新闻出版总署公布了《关于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减轻基层和农民负担的通知>的实施细则》,要求在2003年9月30日之前,完成中央、省、地市、县4级党政机关主办报刊的治理、调整和压缩工作。
                  
  这次报刊清理,对县报、行业性报纸等冲击力度最大。由表4数据也可看出,县级报纸种类数降幅为7.28%,是各类报纸中降幅最高的。但实际上,由年中开始的治理行动并没有在当年的统计表上完全显现出来,“到2004年,县报还要被砍掉许多。估计2004年的统计数据报业部分将面临更大的变数。”夏天俊十分肯定地说。
                  
  库存有增无减  达氏之剑高悬
                  
  在《2003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中,有一组数据颇为意味深长,请看表5。
                  
  2003年,图书年末库存为38.54亿册、401.38亿元。与2003年图书出版总印数66.7亿册、定价总金额561.82亿元相比,巨大的库存相当于当年图书出版数量的58%和当年出版金额的71%。
                   
 “这是个巨大的黑洞,是高悬在出版社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位熟悉出版社运作机制的印刷经理人不无担忧,“如果有一天,这个巨大的库存要考虑核销的话,出版社所面临的就不是还有没有高额利润的问题,而是生存问题了。”
                  
  其实,事态的严重性并不仅止于此。在表5中我们可以看到,从2001年~2003年,无论是库数量还是库存金额,增幅一年高过一年。2003年,新增库存金额为57.9亿元,相当于当年图书定价总金额的10%强。而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一比例应当是经过调整的数据,打了相当的折扣。
              
    表5  2001~2003年图书库存情况分析
                      
   年份 年末库存数量(亿册) 年增长率(%) 年末库存金额(亿元)年增长率(%)
   2001        35.54           -2.55          297.58             9.13
   2002        36.89            3.8           343.48            15.43
   2003        38.54            4.45          401.38            16.86

    从这一事实出发,我们不难推断,在出版业的表面繁荣背后,暗含着诸多危机。这些危机对印刷企业有怎样的冲击和影响,目前尚不能清晰地判断。但关注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印刷企业,尤其是出版物印刷企业,不能不多一份警惕和准备。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出版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