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市政排水系统对大型潜污泵的性能要求日益提高。传统安装方式在应对高强度、长时间运行的工况时,常出现地脚螺栓埋设不牢、高频振动导致能量泄露及结构松动等问题,严重影响排水效率和设备寿命。为此,行业内正积极探索更加稳固、精准的安装工艺,通过结构加固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提升潜污泵系统的整体运行质量与可靠性。以下是2025年潜污泵行业技术特点分析。
	
在大型潜污泵的安装过程中,设备基础与导轨固定方式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其长期运行的稳定性。传统方法多采用预埋地脚螺栓或膨胀螺栓固定,但在多台大功率潜污泵同时运转所产生的高频振动下,此类方式易导致螺栓松动甚至混凝土结构损坏。为解决这一问题,可采用“型钢混凝土基础+型钢组合支撑架”的复合结构体系。该体系通过型钢焊接形成基础骨架,并与结构侧壁通过后锚钢筋焊接固定,随后铺设钢筋并浇筑混凝土,形成整体式设备基础。这种结构不仅显著提高了系统的整体刚度和承载能力,还能够有效吸收和耗散振动能量,从而增强潜污泵耦合底座的稳固性,减少因振动引起的能量泄露与结构损伤。
《2025-2030年中国潜污泵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指出,潜污泵通常采用自耦式安装,其密封性能高度依赖于导轨安装的垂直度与定位精度。传统施工将导轨定位支架通过膨胀螺栓固定于集水坑侧壁,难以精确控制导轨的垂直度,容易导致潜污泵与耦合端口之间存在间隙,引发泄漏。为解决该问题,可将导轨定位架焊接于型钢组合支撑架上,利用型钢支架的整体性与刚性,确保导轨安装的直线度不大于千分之一。这一改进不仅显著提高了潜污泵耦合安装端口的密封性能,也避免了因振动导致支架松脱的风险,为多台大流量、高扬程潜污泵的协同运行提供了技术保障。
在潜污泵系统的管道连接部分,传统法兰连接依赖橡胶垫密封,长期处于含杂质污水环境中易老化失效,导致接口渗漏。为此,可采用焊接方式对异径管与排水管进行接驳,并在焊接部位设置多组角钢进行二次加固。例如,在焊接位置设计三组夹角为60度的钢母,并在排水管中部增设支撑角钢,以增强管道在高速排水时的稳定性。此类连接方式不仅提升了管道的结构强度,也显著降低了因振动或水压波动导致的渗漏风险,延长了潜污泵系统的使用寿命。
在复杂有限的集水坑空间内进行多台潜污泵的安装,对工艺顺序与空间布局提出了较高要求。通过引入BIM技术,可在施工前对潜污泵及配套管线进行精细化三维建模,实现设备布局、管道走向与土建结构的协同设计。该技术能够提前发现并解决空间冲突与工序矛盾,显著降低施工误差与返工概率。同时,利用BIM模型进行施工模拟,可优化型钢骨架与导轨定位架的安装流程,提高作业效率,为潜污泵系统的高精度安装提供数字化支持。
在潜污泵安装完成后,需进行系统性的调试与试运行,以验证其工作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应逐台启动潜污泵进行连续一小时运转测试,监测其扬程、流量、电机电流、振动及噪声等关键指标。同时,检查各法兰连接处是否有渗漏,地脚螺栓是否牢固,填料压板是否松紧适度。通过记录和分析试运行数据,可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确保潜污泵在日后运行中保持高效、稳定状态。
综上所述,针对大型潜污泵在市政排水应用中面临的振动控制、密封性能与安装精度等问题,通过采用型钢混凝土基础与组合支撑架的结构加固方式,结合焊接管道连接与BIM技术辅助施工,能够有效提升设备的安装质量与运行可靠性。这一系列技术措施不仅解决了传统工艺中的结构松动与能量泄露问题,也为潜污泵在复杂工况下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了全面保障,对推动市政排水工程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