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国庆黄金周消费热潮下,金饰需求持续领跑贵金属品类分化显著
随着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叠加效应显现,中国珠宝消费市场迎来年度旺季。据行业监测数据显示,黄金饰品销售额同比增幅超18%,而铂金、银饰等品类增速不足3%。本文结合重点企业经营动态与行业数据,解析当前珠宝市场的结构性变化及未来趋势。
在假期效应与促销活动推动下,北京菜百股份总店客流量恢复至历史峰值水平。截至10月1日,足金饰品挂牌价普遍突破1120元/克,其中周生生报价达1130元/克。值得关注的是,消费者对黄金的偏好显著分化:中老年群体仍是主要消费力量,占柜台咨询比例超70%,且偏好5-10克的小克重产品;而铂金、钯金及钻石类珠宝柜台客流稀疏,销售人员反馈年轻客群多持观望态度。
2025年前三季度黄金价格呈现V型走势。国际现货黄金9月突破3922美元/盎司,国内足金均价从年初的约990元/克上涨至1075元/克。尽管金价攀升抑制部分需求,但头部企业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实现逆势增长:菜百股份上半年营收与净利润同比分别提升8%和6%,其"微笑曲线"战略聚焦高附加值设计与终端服务;相比之下,周大生、老凤祥等传统品牌因过度依赖基础金饰,收入利润双降。差异化布局的曼卡龙、潮宏基通过推出轻奢黄金饰品,实现营收增长超25%。
白银与铂金价格年内涨幅显著:菜百铂金PT999自6月起累计上涨30%,当前报价482元/克;钯金同期涨幅达42%。然而市场表现冷热不均——黄金凭借保值属性维持消费韧性,而工业需求占比较高的铂、钯虽投资价值凸显,却难以突破珠宝终端市场的认知壁垒。行业分析显示,中老年消费者普遍认为"黄金是唯一能快速变现的珠宝品类",其持有量占家庭资产的比例从2015年的8%升至2023年的14%,形成稳固消费惯性。
截至2025年8月,中国央行连续第10个月增持黄金,储备总量达7402万盎司。全球范围内,95%的受访央行预期未来一年将增加黄金持仓。这一趋势不仅反映避险需求,更推动珠宝企业加速布局黄金产业链:菜百股份通过供应链优化将单克盈利维持在行业平均水平1.2倍;豫园股份则依托渠道下沉策略,在三四线城市新开门店超60家。
结构性机遇与挑战并存
2025年的中国珠宝市场正经历深度变革。黄金作为核心品类的主导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但铂金、钻石等细分领域亟需通过文化营销和场景创新重塑消费认知。头部企业依托差异化产品矩阵实现增长突围的同时,行业整体利润率承压倒逼全链路数字化升级。未来,兼具金融属性与情感价值的产品设计,或将成为珠宝品牌决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