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 农业行业分析报告 内容详情
2025年农业防灾减灾工程加速推进:行业动态与政策环境协同效应观察
 农业 2025-09-13 10:30:00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0.8亿亩,但极端气候导致的区域性洪涝灾害仍威胁着粮食安全。在这一背景下,农业农村部与水利部于9月11日联合召开专项工作会议,聚焦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治理,释放出强化政策协同、提升抗灾能力的重要信号。

  一、2025年农业防灾减灾工程加速推进,行业资讯凸显政策与环境协同效应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中国农业行业深度分析及“十五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指出,会议指出,自去年启动农田沟渠整治和平原涝区治理以来,全国已累计完成超12万公里农田排灌渠道清淤修复,骨干水利工程与田间设施衔接率提升至78%。然而面对近年频发的极端天气事件——如2023年长江流域区域性洪灾导致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500万亩,现有农业基础设施仍存在局部排水不畅、区域连通性不足等问题。农业农村部强调,将通过"水网一张图"建设实现全国农田水利设施数字化管理,力争在2026年前完成重点涝区治理全覆盖。

  二、农业气候韧性提升路径明确:系统整治与精准施策并重

  针对当前农业生产面临的环境挑战,会议提出三大核心举措。首先建立全域沟渠动态监测机制,通过卫星遥感和地面巡查结合方式,精准识别13个粮食主产区的7.2万处排水瓶颈点位。其次强化工程化建设标准,要求新建农田排涝设施设计防洪能力需达到"五年一遇"以上,并配套智能水情预警系统。此外创新引入群众参与机制,在湖北、浙江等地试点"以工代赈+专业施工"模式,预计可带动30万农民就近就业。

  三、农业政策工具箱持续扩容:资金保障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

  为破解治理资金瓶颈,财政部已将农田水利建设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重点支持领域,并设立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资金。据测算,2025年相关项目总投资规模将突破800亿元,其中40%用于老旧沟渠生态化改造和智慧灌溉系统部署。同时鼓励社会资本通过PPP模式参与,目前已形成17个省级农业基础设施REITs试点项目储备库。

  来看,此次会议标志着我国农业防灾减灾进入"精准治理+长效投入"的新阶段。通过政策体系重构、技术标准升级和多方协作机制创新,预计到2025年底可新增抗涝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将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生产风险。这不仅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基础,也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与解决方案。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农业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