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宽带网络全光化深入发展的当下,光猫作为用户接入网络的关键设备,其功能优化对提升用户上网体验至关重要。以往宽带网络运维多依赖网管系统采集设备性能指标,虽部署了测速服务器,但用户主动测速意愿低、样本量少,难以全面掌握用户真实网速感知。而通过开发光猫主动测速功能,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不仅实现了全网 HGU 光猫的主动测速,还针对不同工作模式进行优化,为宽带网络优化和用户感知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以下是2025年光猫行业趋势分析。
当前宽带用户全光化接入已成为主流,在宽带网络运维优化过程中,传统方式仅能通过网管等系统采集宽带网络各层级的设备性能、端口利用率等指标,设定阈值来决定是否优化。尽管相关企业在各个城域网部署了测速服务器为客户提供测速服务,但客户主动测速兴趣不高,样本量少,无法取得全量用户感知。以某地区为例,该地区宽带用户共 750 余万,其中550万用户使用的光猫为 HGU 类型,这类光猫支持 RMS 互通,也具备模拟测速能力接口,这为光猫主动测速功能的开发提供了硬件基础,满足了光猫行业对全面掌握用户网速状况、提升客户感知的需求。
《2025-2030年中国光猫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指出,光猫测速服务器部署在城域网核心路由器上,通过这一架构,测速结果能够直接反映从用户线路到城域网核心路由器间的网络质量是否良好,为后续网络优化提供精准的区域和线路指向。
用户宽带接入速率测试采用多线程(多 TCP 连接)HTTP 下载方式进行测速,线程数量为 N(N≥4),具体测试步骤如下:
测试开始,用户终端设备首先与测速平台建立 N 条 TCP 连接;
进行下行速率测试,宽带接入速率测试平台同时在每一条 TCP 连接上,持续发送标准数据;
从 TCP 连接建立完成后的第一个数据包开始计时,宽带接入速率测试平台及客户端软件每隔 1 秒统计传输的数据量,计算每秒数据平均传送速率,并在网页或客户端实时更新;
当传输时间计 15 秒后,停止发送数据,计算 5.0 秒后共计 10 秒的平均下行接入速率及峰值速率,峰值速率为步骤 3 中的每秒数据平均传送速率的最大值;
进行上行速率测试,用户终端设备同时在每一条 TCP 连接上进行,其他步骤与下行测试步骤相同。
光猫按承载宽带用户的拨号方式,分为路由模式和桥接模式两种测速方式,不同模式下的测速流程存在差异,具体如下:
通过桥接方式实现联网的光猫,用户终端每次需要输入账号、密码完成拨号才能联网。当需要通过此类终端发起宽带测速时,首先需要 RMS 系统根据 MAC 或 SN 到相关系统获取用户的签约带宽,并根据签约带宽信息配置测速的仿真账号,再将相关的测速信息配置到终端,具体流程如下:
RMS 设定不同带宽的测速账号模板,规划批量测速所需的 ONT 列表、WAN 等信息;
RMS 到相关系统获取用户签约带宽;
RMS 下发配置参数到网关,配置参数包括 PPPoEName、PPPoE 仿真账号、测试模式、WANInterface、结果上报 URL 等;
RMS 发起或转发测速命令到终端;
终端根据 WAN 类型判断是否进行 PPPoE 仿真;
发起宽带测速请求至测速平台 WEB 服务器;
WEB 服务器转发测速请求至平台接口服务器;
平台接口服务器收到宽带测速请求后,到 AAA 获取终端的配置带宽;
AAA 查询用户并将结果返回;
测速平台根据返回信息查找对应的测速节点 IP、端口号、下载文件地址,并将测速节点信息等返回 WEB 服务器;
WEB 服务器将信息返回给网关;
终端建立到对应 URL 的连接,并开始下载文件;
终端统计文件下载速率;
终端将下载速率信息上报;
数据库服务器将测速结果按照指定格式完成入库;
终端发起 inform 测速完成通知给 RMS。
通过路由方式实现联网的光猫,网关保存其用户账号密码,当通过此类终端发起宽带测速时,RMS 系统不须匹配其签约带宽,直接将测速指令配置到终端,测速完成后将结果上报测速平台数据库,完成记录,具体流程如下:
RMS 制定批量测速策略,设定测速 URL、结果上报 URL 和测速模式;
RMS 下发测速指令到网关;
终端发起测速请求到测速平台 WEB 服务器;
WEB 服务器收到宽带测速请求后,透传给接口服务器;
接口服务器携带用户账号信息或 IP 到 AAA 进行认证,若认证成功,获取配置带宽信息;若认证失败则返回认证失败信息到用户测速终端并结束测速流程;
认证结果返回;
接口服务器到相关系统获取用户签约带宽信息;
结果返回;
接口服务器根据用户所属地市和区局信息查找对应的测速节点 IP、端口号、下载文件地址,并将测速节点信息、签约带宽、配置带宽、线程数量返回给 WEB 服务器;
WEB 服务器将信息返回给测速终端;
用户测速终端建立到对应测速节点的连接,并开始下载文件;
统计测速结果;
将测速结果和相关信息传给数据库服务器;
测速结果入库。
为提升光猫测速的效率和覆盖面,针对 RMS 下发功能进行了多方面开发,主要包括单台主动测速、批量主动测速以及同一带宽多账号交替使用功能,具体如下:
操作人员通过界面输入光猫的物理标识 SN 码或 MAC,从数据库查询该光猫对应的宽带账号进行核对,操作人员确认无误后,点击测试按钮,由系统自动判断光猫工作模式,采取不同的测速方式下发指令,并呈现光猫反馈的相关信息。
为提升光猫测速量,采用人工逐个测试不易实现,因此开发了批量光猫测速功能。通过从地市、县区、光猫型号、版本等多个维度去定制光猫测速任务,待光猫主动向系统上报 “1boot” 后,系统再下发测速指令。同时,RMS 系统也支持导入文件列表来对指定 SN 码的光猫进行测速。
在实际应用中,每天发现 RMS 下发测速指令的光猫数量与测速成功的数量差距较大。经分析,这是由于桥接模式的光猫使用的同一带宽的仿真账号在短时间内去 AAA 再次认证时,会被 AAA 认为是恶意攻击而拒绝。为此,RMS 针对同一带宽的用户,允许最多添加 10 个仿真账号,在实际批量下发过程中,10 个账号依次按顺序分配给光猫,降低单账号短时间重复拨号的风险。
实施光猫主动测速前,某企业测速网站的用户月均约6万,达标率约94%,无法形成足够的样本支撑宽带网络优化。2017年7月起,开始使用光猫主动测速用来展示整体网络质量,随着同一带宽多仿真账号功能的启用,2018年1季度,月均测试用户90万,占总用户的15%。不同季度的具体测速数据如下表所示:
自光猫主动测速上线后,累计测速用户 510 万次。通过 RMS 实现驱动光猫主动测速,每月测速用户数由数万上升到近百万台,极大提升了整体用户网速感知。通过对不达标用户的原因分析,能够发现用户光猫终端、线路、接入网层设备、城域网设备各个环节影响用户网速的因素,从而更明确地开展宽带网络优化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光猫主动测速功能的开发与应用,是应对宽带网络全光化时代用户感知提升需求的重要举措。从背景需求出发,依托 HGU 光猫的硬件基础,构建了合理的网络架构,制定了详细的技术方案,针对桥接和路由两种模式设计了不同的测速流程,并通过 RMS 下发功能的开发,实现了单台、批量测速及多账号交替使用,有效提升了测速效率和成功率。从实施效果来看,光猫主动测速不仅大幅增加了测速样本量,累计服务用户超510万次,还显著提升了达标率,为宽带网络优化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撑,有力改善了用户的网速感知。在2025年光猫行业发展趋势下,此类聚焦用户体验、依托技术创新的功能优化,将成为光猫设备发展的重要方向,为宽带网络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