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作为儿科常见疾病,以气道高反应性、气道狭窄、支气管痉挛等为显著特征。若未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病情可能进展为支气管哮喘,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呼吸衰竭,对患儿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同时,由于患儿支气管、气管较狭窄,周围弹性纤维发育不完善,给临床治疗增添了不少难度。以往临床上多采用对症综合治疗,主要运用抗炎药、解痉药等,但部分患儿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盐酸西替利嗪片作为一种选择性组胺 H₁受体拮抗剂,具有良好的抗组胺效果,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中逐渐受到关注。以下是2025年盐酸西替利嗪片行业政策分析。
《2025-2030年中国盐酸西替利嗪片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指出,选取2021年1月 - 2024年7月某医院诊治的64例喘息性支气管炎小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 32 例。对照组男 17 例,女 15 例;年龄 1-6 岁,平均年龄(3.65±0.65)岁。观察组男 18 例,女 14 例;年龄 1-7 岁,平均年龄(3.78±0.83)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纳入患儿家属均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喘息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②年龄均小于 8 岁;③无研究药物过敏史。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重要脏器疾病者;②合并先天性疾病诱发喘息症状者;③依从性较差,不能积极配合患儿。
对照组采用孟鲁司特钠(合肥英太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203252,规格:5mg)治疗,2-5 岁 4mg / 次,1 次 /d;>5 岁 5mg / 次,1 次 /d,连续治疗 4 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盐酸西替利嗪片 [AESICA PHARMACEUTICALS S.r.l.(意大利),国药准字 HJ20160179,规格:10mg] 治疗,1-6 岁 2.5mg / 次,2 次 /d;>6 岁 5mg / 次,2 次 /d,疗程同对照组一致。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性指标 [白细胞计数(WBC)、C 反应蛋白(CRP)、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水平、临床症状(气促、喘息、咳嗽、肺部哮喘音)缓解时间、临床症状(咳嗽、气喘、哮喘音)评分、不良反应(恶心、皮疹、心悸、腹泻)发生率。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治愈:临床咳嗽、喘息等症状均全部消失,炎性因子水平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炎性因子水平有所降低;无效:以上指标均未达到,甚至有加重趋势。总有效率 =(治愈 + 有效)/ 总例数 ×100%。
临床症状评分包括咳嗽、气喘、哮喘音症状,依据严重程度依次分为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依次记为 0、2、4、6 分,评分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
炎性指标检测:抽取患儿静脉血 3ml,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WBC、CRP、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软件包 SPSS29.0 版本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处理,采用(x±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采用 [n(%)] 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x² 检验,P<0.05 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88%)高于对照组(81.25%)(P<0.05),具体数据如下:观察组 32 例中,治愈 17 例(53.13%),有效 14 例(43.75%);对照组 32 例中,治愈 15 例(46.88%),有效 11 例(34.38%)。
两组治疗后 WBC、CRP、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低于治疗前,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 WBC、CRP、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更低(P<0.05)。具体数据:观察组治疗前 WBC 为(14.23±2.45)×10⁹/L,治疗后为(6.07±1.90)×10⁹/L;对照组治疗前 WBC 为(14.17±3.01)×10⁹/L,治疗后为(9.87±2.41)×10⁹/L。观察组治疗前 CRP 为(19.34±3.21)mg/L,治疗后为(4.95±1.19)mg/L;对照组治疗前 CRP 为(19.50±2.99)mg/L,治疗后为(10.23±2.04)mg/L。观察组治疗前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0.68±0.12)×10⁹/L,治疗后为(0.20±0.04)×10⁹/L;对照组治疗前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0.65±0.23)×10⁹/L,治疗后为(0.43±0.20)×10⁹/L。
观察组气促、喘息、咳嗽、肺部哮喘音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促缓解时间为(4.20±1.62)d,对照组为(6.85±2.08)d;观察组喘息缓解时间为(4.55±0.89)d,对照组为(6.91±1.57)d;观察组肺部哮喘音缓解时间为(5.45±0.96)d,对照组为(7.65±1.04)d。
观察组咳嗽、气喘、哮喘音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咳嗽评分为(3.42±0.80)分,对照组为(5.23±1.01)分;观察组气喘评分为(3.84±1.10)分,对照组为(5.78±1.22)分;观察组哮喘音评分为(3.09±1.56)分,对照组为(5.19±1.66)分。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与对照组(9.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32 例中,恶心 1 例(3.13%),心悸 1 例(3.13%);对照组 32 例中,恶心 1 例(3.13%),皮疹 1 例(3.13%),腹泻 1 例(3.13%)。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主要由病毒和细菌感染引起,病原体进入机体后在支气管黏膜内快速繁殖,引发炎症反应。由于小儿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功能较弱,常规治疗疗效存在一定局限性,药物联合治疗成为主要方向。依据其发病机制,临床治疗应以抗变态反应性炎性反应为主要原则,以降低气道反应、缓解临床症状。
孟鲁司特钠可竞争性拮抗气道白三烯与受体的结合,抑制气道痉挛,改善咳嗽、喘息等症状;盐酸西替利嗪片行业发挥抗组胺作用,且不需要经过血脑屏障,给药 1h 内可达到高血药浓度。两者联合应用可互相协同,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盐酸西替利嗪片联合孟鲁司特钠的治疗方案效果良好,能提高治疗总有效率。这可能是因为在孟鲁司特钠治疗基础上增加盐酸西替利嗪片,可增强对白三烯的抑制作用和抗炎反应效果。同时,两组治疗后炎性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说明该联合治疗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应激反应,这得益于两种药物通过不同机制和通路抑制炎性反应。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更短,能快速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治疗依从性,因为联合应用可有效控制气道高反应,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和炎症氧化应激反应。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更低,表明联合治疗能减轻症状对患儿的影响,这与抑制炎性反应、减轻气道痉挛、改善气流受限有关。此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说明盐酸西替利嗪片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安全性良好,不会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综上所述,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中,采用盐酸西替利嗪片联合孟鲁司特钠的方案,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 WBC、CRP、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等炎性指标水平,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这一治疗方案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为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提供有效参考,尤其在2025年盐酸西替利嗪片行业政策背景下,更能体现其合理应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