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随着可再生能源和柔性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质基材料,正逐渐成为研究和应用的热点。CMC以其独特的柔韧性、轻质性和环境友好性,在柔性超级电容器、生物医学和食品工业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对羧甲基纤维素钠/石墨烯柔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探讨了CMC在柔性电极材料领域的应用潜力,为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拓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
《2025-2030年中国羧甲基纤维素钠市场专题研究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和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通过流延法固化结合还原技术,成功制备了具备层状结构的CMC/还原氧化石墨烯(rGO)柔性复合材料。研究发现,GO的添加显著增强了CMC膜的表面粗糙度,而还原处理后,CMC/rGO柔性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得到显著提升,展现出理想的双电层电化学特性。随着掺杂GO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相应提升。
(一)形貌表征
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扫描电镜(SEM)观察到,CMC膜表面平整,而CMC/rGO柔性复合材料的表面粗糙度显著增加。CMC/rGO-40%柔性复合材料的表面粗糙度为15.5nm,相较于CMC膜的10.1nm,增加了约53%。这表明GO的掺入有效抑制了CMC分子链的聚集,增强了膜的表面结构。
(二)官能团结构分析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表明,GO的添加和还原处理显著改变了CMC复合材料的官能团结构。还原后的CMC/rGO复合材料中,含氧官能团(如环氧基、羟基和羰基等)的含量显著降低,而C-C/C=C化学键的含量相对增加,这表明GO的还原处理有效提升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性。
(三)热稳定性能
热重分析(TG)结果显示,CMC/rGO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较CMC膜和CMC/GO有显著提高。在550°C时,CMC/rGO-40%的热解剩余物质量为48.2%,明显高于CMC膜(27.5%)和CMC/GO-40%(30.4%)。这表明rGO的sp2杂化碳域作为成炭模板,诱导CMC膜分解产物沿其表面有序排列,通过π-π相互作用形成类石墨结构,显著提升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
(一)比电容与内阻
电化学测试表明,CMC/rGO柔性复合材料在1mA/cm²的电流密度下展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CMC/rGO-40%柔性复合材料的面积比电容可达129mF/cm²(质量比电容为80.6F/g),当电流密度升至2mA/cm²时,面积比电容仍保持72.7%(93.8mF/cm²)。此外,该复合材料的等效串联电阻仅为0.58Ω,表明其具有较低的内阻和较快的离子传输能力。
(二)循环稳定性与倍率性能
羧甲基纤维素钠行业现状分析指出,循环伏安(CV)和恒流充放电(GCD)测试结果表明,CMC/rGO柔性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在不同扫描速率和电流密度下,CMC/rGO-40%复合材料均展现出理想的双电层电容行为。在100mV/s的扫描速率下,CV曲线仍能维持较为对称的矩形轮廓,表明材料具有较快的电流响应和良好的倍率性能。
本研究通过流延法和还原技术成功制备了羧甲基纤维素钠/还原氧化石墨烯(CMC/rGO)柔性复合材料。研究表明,GO的添加显著增强了CMC膜的表面粗糙度和电化学性能,而还原处理进一步提升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导电性。CMC/rGO-40%柔性复合材料在1mA/cm²的电流密度下展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面积比电容可达129mF/cm²(质量比电容为80.6F/g),且在2mA/cm²的电流密度下仍保持72.7%的面积比电容。这些结果表明,CMC/rGO柔性复合材料在柔性超级电容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羧甲基纤维素钠在高性能柔性电极材料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