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数据支撑:甘肃某镇饲草玉米亩产超10吨,带动畜牧业综合收益提升30%)
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现代畜牧业加速崛起。在这一背景下,甘肃省定西市葛家岔镇通过规模化发展饲草玉米产业,构建起种养结合的循环经济模式,为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生动范本。当前,该地区正依托2025年玉米产业战略布局,探索出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新路径。
葛家岔镇立足资源禀赋,将饲草玉米列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数据显示,当地通过连片种植300余亩饲草玉米,已实现单季青贮产量1000吨以上,较传统作物增产近40%。这种短周期、高密度的种植模式不仅提升了土地利用率,更有效衔接了畜牧养殖需求,形成“以种促养、种养互惠”的循环体系。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产业道路升级,农业基础条件持续改善,为玉米产业链延伸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中寨村等核心产区,合作社采取“种养一体”运营模式,将1500吨青贮玉米直接转化为畜牧业饲料资源。据测算,每亩饲草通过养殖环节可间接创造收益超1500元,显著高于传统种植模式。当前全镇已形成“自给+外销”的双轨供应格局:除满足本地120余只基础羊群的越冬需求外,剩余产品远销周边地区,进一步拓宽了市场空间。这种产供销一体化发展,使玉米产业附加值提升近35%,成为农民增收的核心引擎。
面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葛家岔镇正加速推进玉米产业现代化进程。通过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及智能化管理,预计到2025年末可实现饲草玉米种植面积翻番,单产突破12吨/亩。同时,依托“粮改饲”政策红利,当地将重点打造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并探索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等低碳生产模式,力争使畜牧业综合效益提升至40%以上。
从田间到圈舍的全产业链联动,葛家岔镇通过玉米产业布局优化,成功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轮驱动。随着2025年政策支持体系的完善和科技赋能的深化,饲草玉米将不仅是农业增效的“绿色银行”,更将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这种以循环农业为特色的实践路径,正为我国粮食安全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复制的经验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