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2025年第三季度,PVC市场正经历显著波动。尽管基建项目如雅江发电站推动需求预期,但产能过剩、库存累积及下游开工率低迷持续压制基本面。反内卷情绪虽短暂提振盘面,但随着宏观不确定性升温(如政治局会议与中美经贸谈判结果待定),市场焦点重新回归供需矛盾。本文通过多维度分析当前PVC产业的布局调整与竞争态势,揭示其短期压力与长期风险。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PVC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指出,供应端持续扩张:截至7月25日,国内PVC生产企业整体开工率为76.79%,同比增4.72%。尽管周度检修量微增至13.65万吨,但新增产能密集投产加剧供给压力。例如万华化学50万吨装置已部分释放,渤化40万吨及海晶40万吨计划于8月逐步量产,预计下半年产量将突破历史高位。
需求端疲软难改:下游综合开工率仅41.88%,为近五年最低水平。房地产数据同比下滑、出口旺季不旺(6月出口环比降27.6%)进一步削弱去库动能。印度BIS政策延期叠加雨季影响,海外订单持续承压。
电石法企业盈利修复:山东电石法单吨利润回升至277元(环比+346元),内蒙古地区达986元,但电石成本仍高企(乌海价2225元/吨)。兰炭亏损扩大(-64元/吨)反映上游环节的盈利能力分化。
乙烯法产能扩张加速竞争格局:外采乙烯毛利升至953元/吨,在利润驱动下,乙烯法新装置投产进程加快。未来新增产能将加剧PVC市场供应过剩,尤其在进口依赖度较低的领域形成价格挤压效应。
社会库存结构性分化:总库存增至78.41万吨,其中上游厂库下降2.84%(至35.71万吨),而中下游累库显著。华东地区库存占比超90%,反映贸易商在基差走弱(华东基差-173元)下的投机性补货行为。
表观需求季节性低迷:6月表需44.6万吨,环比微降且低于往年同期水平。淡季效应叠加地产拖累,库存去化仍需依赖基建与出口改善的双重刺激。
尽管“反内卷”主题推升PVC期货周涨幅达8.83%(主力合约收于5373元),但焦煤等黑色系回调已预示情绪退潮风险。市场需验证两大关键变量:
1. 政策端:政治局会议对基建投资的定调;
2. 外部环境:中美经贸谈判是否重启PVC出口壁垒争议。
2025年PVC产业正面临“产能释放加速、需求疲软延续”的双重挑战。短期价格受宏观情绪扰动,但中长期库存压力与竞争加剧(尤其乙烯法扩产)将压制估值空间。企业需警惕成本端波动风险,并关注印度BIS政策落地对出口的二次冲击。未来市场能否形成正反馈,取决于基建实质落地与海外需求回暖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