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当前全球通信技术进入6G研发关键期,各国加速布局下一代网络基础设施。 在此背景下,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于7月5日发布首个6G产业专项政策,明确以核心技术攻关、标准制定和场景应用为突破口,计划到2030年形成500亿级产业集群,并培育超100家优质企业。这一战略动作不仅凸显中国在6G领域的竞争决心,也为全球通信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路径。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6G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北京市政策聚焦"技术领航攻坚行动",重点支持超大规模MIMO、智能超表面等关键技术研究,并探索新型网络架构与内生安全体系设计。对承担国家/市级重大项目的研发企业,最高给予3000万元资金配套。数据显示,此类投入将直接推动企业在新中频、毫米波及太赫兹频段器件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形成全球领先的6G核心技术储备。
"标准引领跃升计划"提出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组织(如3GPP)标准化工作,对提案率占全球5%以上的单位奖励200万元,并推动建立"6G专利池"。这一举措旨在通过强化国内企业在基础通信协议、核心芯片设计等领域的技术话语权,在全球6G标准制定中占据主导地位。
政策中的"芯器突破专项行动"明确支持5G-A/6G射频和基带芯片、星载基站芯片的研发,探索RISC-V架构的商业化路径。目标在2030年前实现射频收发器、前端模块等关键器件的国产化替代,解决制约通信产业发展的核心瓶颈问题。
通过"产品设备登峰计划"和"应用创新织网计划",北京经开区将实施"首订单"奖励机制(最高500万元),推动6G基站、智能终端及行业解决方案的商业化进程。同时,鼓励在自动驾驶、AR/VR等领域的场景融合,打造30个以上标杆案例,形成"技术-产品-应用"闭环生态。
"共性平台筑基计划"和"协同验证聚能行动"提出建设中试验证平台并发放测试券,每年最高补贴3000万元支持外场试验及组网验证。此外,通过开放仪器仪表共享库和通信数据集,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加速6G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效率。
"全球生态共创行动"强调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支持举办行业论坛及赛事活动(最高补贴100万元),吸引跨国合作;同时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和孵化器,完善6G领域人才引进与培养体系。数据显示,北京凭借其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集群优势,已初步形成覆盖芯片、终端等环节的产业雏形。
2030年目标下的战略意义
北京市此次发布的政策不仅回应了全球6G技术竞争的紧迫性,更通过明确的量化指标(如500亿产业规模、50项核心技术突破)为行业发展锚定方向。未来五年内,北京有望依托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结合,在标准制定权争夺、核心器件国产化及场景应用创新三个维度形成独特优势,成为全球6G产业化的核心高地。这一战略的实施将重塑通信技术竞争格局,并为中国在数字经济时代赢得更大话语权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