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全球倡导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空冷器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冷却设备,其市场发展与政策导向紧密相连。2025年,空冷器行业在政策的推动下,于市场规模、技术创新以及应用领域拓展等方面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变化与趋势。以下是2025年空冷器行业政策分析。
电站空冷系统是指汽轮机的冷却系统以空气作为冷却介质,有干式冷却塔或机力通风设备的空冷散热器的闭式循环系统。《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空冷器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电站空冷系统的作用是使用空气而不是水冷凝汽系统作为火力发电厂蒸汽轮机的冷端,将蒸汽轮机低压缸内做功后的乏汽冷凝成为凝结水,从而完成一个做功循环而进入下一个做功循环。电站空冷系统有三种:直接空冷系统、带混合式凝汽器的间接空冷系统、带表面式凝汽器的间接空冷系统。 现从三大方面来分析2025年空冷器行业政策。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众多鼓励节能减排的政策。如《“十四五” 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明确将推广先进节能技术装备作为重点任务,空冷技术位列其中。在此政策推动下,2023年中国空冷器市场销售收入达到39.26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30年将攀升至61.67亿元人民币,2024 - 2030年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 6.17%。火电、化工等传统行业积极响应政策,对空冷器进行更新换代或新增采购,极大地促进了市场规模的增长。同时,一些地方政府还针对采用先进空冷技术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进一步刺激了市场需求。
全球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许多国家纷纷制定严格的碳排放政策。这使得空冷器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持续上升。“一带一路” 倡议的深入推进,为中国空冷器企业打开了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电力、化工等行业发展迅速,对空冷器有着大量需求。中国企业凭借技术和成本优势,积极参与国际项目投标,出口额逐年递增。2024年中国空冷器的出口额已达到12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有望突破30亿美元。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节能技术与装备发展目录(2023 版)》将高效空冷技术列为重点推广项目,工信部出台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 2030 年相关设备能效提升 25% 的目标。在这些政策引导下,企业加大在高效节能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通过优化热交换效率,采用新型散热材料等手段,降低空冷器能耗。例如,部分企业研发出的新型翅片结构,使热交换效率提高了20%以上,能耗降低了15% 左右。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政策鼓励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空冷器行业也积极响应,智能化技术与空冷器加速融合。企业通过在空冷器上安装传感器,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利用大数据分析,能够提前预测设备故障,优化设备运行参数。如某企业的智能化空冷器系统,通过智能控制,使设备的运行效率提高了 18%,维护成本降低了 20%。这种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不仅提高了空冷器的性能,还满足了工业自动化发展的需求。
在火电行业,随着环保要求日益严格,新建机组必须采用高效空冷技术以满足排放标准。这使得空冷器在火电领域的应用持续深化,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未来五年内,中国火电装机容量将逐步向高效空冷技术倾斜,预计到 2030 年,采用空冷技术的火电机组占比将从当前的 25% 提升至 35%。在化工、冶金等行业,空冷器在处理高温、高压、高粘度等复杂工况时优势明显。政策推动下,这些行业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增加空冷器的应用场景,提高生产过程的能源利用效率。
“双碳” 目标的提出,促使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为空冷器带来了新的应用领域。在太阳能光伏行业,每兆瓦光伏项目需配套约 2 台大型空冷器设备,用于冷却光伏逆变器等设备,保障其稳定运行。在风力发电领域,空冷器可用于冷却风力发电机的齿轮箱、发电机等关键部件。随着新能源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加,预计到 2030年新能源装机容量将占全国总量的40%,空冷器在新兴能源领域的市场需求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综上所述,2025年空冷器行业在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技术创新成果显著,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未来,随着政策的持续引导以及市场需求的进一步释放,空冷器行业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企业需紧跟政策步伐,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