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香作为重要的林产化工原料,其行业发展与政策环境、市场需求及技术革新紧密相关。中国作为全球脂松香主要生产和出口国,产量占世界60% 以上,主产地集中在广西、广东、福建等省区。近年来,行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调控到市场化竞争的转型,2025年松香行业在延续历史发展轨迹的基础上,呈现出一系列新的趋势与特征。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松香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此阶段松香生产以国有企业为主,实行 “一县一厂” 模式,松脂资源流通受限,出口由约30家企业通过许可证制度垄断。全国年产量稳定在 35-45 万吨,价格受季节和出口市场主导,呈现规律性波动:每年1-4月库存支撑价格高位,4月底至5月青黄不接时达全年峰值,6-9月生产旺季价格回落。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企业普遍负债经营,1997年丰产导致价格暴跌,暴露体制弊端,改革需求迫切。
国家推动 “抓大放小” 改革,国有松香厂通过破产、转让等方式改制,民营企业崛起。同时,出口许可证制度取消,松脂流通放开并逐步取消特产税。外部环境受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冲击,日本、韩国等主要市场需求萎缩,松香出口量虽从 1997 年的 20.47 万吨增至 2001 年的 30.23 万吨,但平均 FOB 价从 778 美元 / 吨跌至 468 美元 / 吨,出口额减少近 2000 万美元,行业陷入 “量增价减” 困境,国有资本加速退出,民营与合资企业成为市场主体。
民营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快速扩张,年产 5000 吨规模企业普遍涌现。2002 年出口许可证取消后,市场竞争加剧,价格波动受多重因素影响:2002-2003 年,天气异常、脂贩囤积等因素导致价格剧烈震荡,如 2003 年黄埔交货价从 3600 元 / 吨涨至 4700 元 / 吨,涨幅达 30.6%。市场逐步由供过于求转向动态平衡,价格走势由单一政策驱动转向市场供需、成本、运输等多元因素共同决定,行业进入市场化主导的新阶段。
为保障松脂供应、降低流通成本,松香生产将加速与松林基地结合。通过建立自有或合作松林资源,企业可直接掌控原料来源,减少中间环节损耗,预计此举能使松脂采购成本降低 15%-20%,同时提升原料质量稳定性,增强市场竞争力。“林脂一体化” 模式将成为龙头企业优化供应链的核心策略。
在深加工领域,热熔松香供应模式因节能、降本优势被广泛采用。松香生产企业与造纸、油漆、胶粘剂等下游企业建立战略合作,直接供应熔融状态松香,可减少下游企业重复加热能耗,降低生产成本约10%-15%。随着环保政策趋严和产业升级,热熔松香使用规模将逐年扩大,预计2025年其在深加工领域的渗透率将突破30%。
以往松香以出口为主,国内深加工产品依赖进口。近年来,国内松香深加工产业快速发展,造纸、油墨等行业需求激增,2024年国内需求增速已超过出口增速。预计到2025年,国内松香消费量占总产量比例将从2001年的不足40%提升至55%以上,逐步实现产销平衡。内需扩张不仅缓解出口压力,还将推动行业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松香行业历经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蜕变,当前已形成民营经济主导、市场机制驱动的新格局。2025年,行业将围绕 “林脂一体化” 生产、热熔技术普及和内需市场开拓三大趋势深化变革,在挑战与机遇中迈向高质量发展。未来,随着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的推进,松香行业有望在全球产业链中进一步提升话语权,实现从 “规模扩张” 到 “质量效益” 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