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 农业行业分析报告 内容详情
2025年果树种植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果树种植热潮兴起
 果树种植 2025-04-29 14:14:50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高品质水果需求的不断增加,果树种植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25年,荆州市果树种植行业将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通过对荆州市果树种植现状的全面调研,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对策,旨在为类似地区提供参考。

  一、荆州市果树种植的自然条件优势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果树种植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荆州市地处江汉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果树种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全市土壤以水稻土、潮土、黄棕壤为主体,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适宜多种果树生长。荆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年日照时数1800-2000小时,年平均气温16.3℃,年无霜期252天,年降雨量1100-1300毫米,为果树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和光照条件。

  二、荆州市果树种植现状

  据《荆州统计年鉴2018年》数据显示,荆州市水果类总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为2.5%,占农用地比重为2.9%,占耕地的比重为5.1%。荆州市果园面积从2001年的1.23万公顷增加到2018年的2.13万公顷,但占湖北省水果种植总面积的比重仅为5%,在全国范围内缺乏影响力。荆州市主要种植的果树种类包括柑橘、葡萄、桃、梨等,其中柑橘种植面积最大,占76.9%,葡萄占15.1%,桃占4.2%,梨占2.7%。

  三、荆州市果树种植存在的问题

  (一)品种老化与结构不合理

  荆州市大部分果园果品品质不高、经济效益较差,品种老化现象严重。例如,柑橘中的温州蜜柑系列和南丰密橘逐渐滞销;传统梨品种黄花等老化滞销;部分葡萄品种如藤稔、夏黑等效益逐渐下降。部分果园树龄老化,进入更新阶段,但更新换代较慢。

  (二)盲目发展与方向错误

  近年来,荆州市果树种植热潮兴起,但缺乏科学规划,盲目跟风种植现象严重。一些不适宜荆州市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被引入,导致种植失败。例如,杂柑类的诺瓦、不知火等品种在荆州市种植虽然能结果,但果实品质不佳,挂树越冬困难;火龙果、百香果等热带水果因冬季冻害及保温成本过高,一般不宜种植;大樱桃因荆州地区冬季温度偏高,春季发芽不齐,落花落果严重,产量极低。

  (三)种植分散与产业化程度低

  荆州市果树种植以小规模农户为主,规模化种植比重不大。相同品种种植分散于各县市区,缺乏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产业化水平低,产供销不统一,果农种植效益低下。

  (四)服务缺失与成本高昂

  荆州市缺乏专门的果树技术服务组织,基层农技部门难以提供田间指导服务。果农缺乏销售信息和平台,产供销脱节。由于机械化程度低,人工成本居高不下,导致果树种植成本高,果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五)管理技术水平不高与品牌缺乏

  荆州市果树种植以小农经济为主,建园标准低,不适合机械化操作。管理技术不到位,果品质量参差不齐,标准果率低,商品化程度低。部分果农采取化学调控催熟或过早采摘上市,影响果品销售。品牌各自为政,缺乏在全省和全国有影响力的果品品牌。

  (六)产供销脱节

  荆州市果树种植偏重生产,缺乏农资和技术服务,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加工和销售,形不成产业化。产供销脱节,导致果农种植效益低下。

  四、荆州市果树种植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品种市场化

  果树种植品种应以消费者为导向,因地制宜,面向市场。选择种植的品种必须受市场欢迎,以优质为首要前提,推广抗寒、抗病、耐渍、丰产、耐储运的品种。荆州市果树品种布局应逐步调整,降低柑橘面积,稳定发展葡萄面积,恢复发展梨树面积,适当发展桃树面积,积极发展观光采摘园为主的其他优质水果面积。谨慎引进非适宜区域新品种,规范引种,试验示范,掌握品种特性。

  (二)栽培区域化

  果树种植必须适宜本区域气候和土壤特点。建议松滋以柑橘为主,公安以梨和葡萄为主,江陵和石首以黄桃等桃树为主,荆州、沙市和开发区、高新区以观光采摘园为主,发展高端设施农业。各县市区城郊和乡镇周边可以布局观光采摘园,发展休闲农业。

  (三)面积适度规模化

  逐渐淘汰落后的老果园、小果园,以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为主体,规模化集中栽培,发展和重组果业,单体面积以30-500亩为宜。超过500亩的果园必须分区域分片管理。建园前做好规划论证,保证资金投入。部分小果园可以转型为观光采摘园,配套发展农家乐等服务业,面积控制在5-30亩为宜。

  (四)行业组织化

  以荆州市果树种植行业协会为依托,将全市果树种植者组织起来,开展学习、培训、交流活动。依托“荆州味道”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整合资源,提供全产业链服务。建设一批果树现代化种植示范基地和观光采摘园示范基地。清理整顿各类专业合作社,发挥合作社的功能和作用,把果农组织起来抱团发展。

  (五)管理标准化

  通过协会依托科研单位制定出一套符合荆州实际的果树建园、土肥水管理、树体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管理,采收、贮藏、销售等一系列行业标准,实现荆州市果树种植行业全程标准化管理,从而实现果品的标准化和商品化,实现果品生产的产业化。

  (六)种植机械化

  通过改造和新建果园,大力推广使用拖拉机、打药机、割草机、施肥机、升降平台、选果机等果园机械设备,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实现省力化栽培。建议政府将果园机械纳入农机补贴范畴。

  (七)服务专业化

  依托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组建各类社会化果树专业服务组织,通过协会统一运作管理,如成立修剪、疏果、套袋、采果等专业队伍,筛选设施建造、新果园建设、植保、销售等企业为果树种植者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各级专业合作社与协会对接,全面解决果树种植者遇到的各种问题。

  (八)果园生态化

  运用生态理念建园,推广生草栽培、生物防治、免袋栽培、果园套养、循环经济等技术,生产绿色生态果品。结合观光采摘园的发展,打造观光休闲农业集群,与农旅一体化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九)销售品牌化

  依托“荆州味道”,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果树种植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指出,依靠行业协会及电商协会,把荆州市优质果品通过互联网推向市场。严格行业自律,建设果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形成知名品牌。

  (十)生产产业化

  培育若干大型果业龙头企业,推广以产业化为核心的果树基地建设模式。按“市场+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形式,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和科技进步,对荆州市果树种植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使种植、服务、加工、贮藏、销售融为一体,分工合作,共建共享,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组织形式,做精做强荆州果树产业,打造全国知名的果品品牌,实现荆州市果树种植行业的现代化和产业化目标。

  五、总结

  荆州市果树种植行业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基础上,面临着品种老化、种植分散、服务缺失、管理技术水平不高、品牌缺乏等问题。通过品种市场化、栽培区域化、面积适度规模化、行业组织化、管理标准化、种植机械化、服务专业化、果园生态化、销售品牌化、生产产业化等多方面的对策,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促进荆州市果树种植行业的健康发展,实现水果产业的现代化和产业化目标。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果树种植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