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随着中国经济步入增长换挡期,消费品市场成为推动内需扩张的关键领域。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到15.42万亿元,而2021年中国特卖市场规模预计超过1.6万亿元。在这样的背景下,消费品工业的转型升级对企业的成本加成产生了显著影响。本文基于2008—2023年A股消费品工业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试点对消费品企业成本加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消费品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消费品工业作为中国重要的民生产业,其供给质量的提高对释放消费潜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16年,国务院提出开展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示范试点(简称“三品”试点),旨在通过试点城市的引领作用,推动消费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消费品企业的盈利水平和发展活力。成本加成作为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反映了企业的市场力量和产品竞争力,因此成为评估“三品”试点政策效果的关键变量。
(一)产品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
产品创新是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建立竞争优势和保持长期活力的决定性力量。通过“三品”试点政策,消费品企业获得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和知识产权保护,从而能够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这不仅有助于企业扩大市场份额,还能降低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使企业能够在边际成本之上制定更高的价格,从而提高成本加成。研究表明,“三品”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消费品企业的创新活动,进而提升了企业的成本加成。
(二)融资约束: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消费品市场方向分析提到消费品工业多以中小企业为主,通常面临较为严峻的融资困境。融资成本的上升会直接推高企业的边际成本,降低成本加成。而“三品”试点政策通过建立消费品供给信息与金融监管部门及金融机构的共享联动机制,缓解了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促使金融机构精准放贷,从而有效缓解了消费品企业的融资约束。此外,政府通过舆论引导,增强了投资者对消费品行业发展的信心,吸引了更多的资本和资源向消费品领域集中,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了成本加成。
(三)制度环境:优化企业运营环境
制度环境的改善对消费品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从微观角度看,制度环境的优化能够促进企业信息披露,降低信息不对称和合同执行摩擦,减少企业的非生产性支出,提升投资效率,从而对企业成本加成产生正向影响。从宏观角度看,优质的制度环境能够吸引企业集聚,形成技术溢出和产业联动效应,提升行业整体生产率,进而提高企业的成本加成。通过简化审批流程、清理涉企收费等措施,“三品”试点政策降低了企业的进入门槛和非生产性成本,完善了法律制度保障,加强了外部监管,从而优化了企业的运营环境,提升了企业的成本加成。
(一)基准回归
基于2008—2023年A股消费品工业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三品”试点建设显著提高了消费品企业的成本加成。在控制其他变量后,试点政策的影响依然显著,表明“三品”试点政策在促进消费品企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平行趋势检验
平行趋势检验是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的关键前提。通过事件研究法检验发现,在政策实施之前,试点城市与非试点城市的企业成本加成不存在显著差异,符合平行趋势假设。政策实施后,试点城市的消费品企业成本加成显著提高,验证了试点政策的有效性。
(三)稳健性检验
为了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本文进行了多种稳健性检验,包括安慰剂检验、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排除其他政策干扰等。结果表明,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试点政策对消费品企业成本加成的提升效应均显著成立,进一步验证了基准回归结果的稳健性。
四、异质性分析
(一)企业所有制结构
研究发现,“三品”试点政策对非国有企业的成本加成提升效应更为显著。这可能是因为非国有企业在获取政府支持和资源扶持方面相对国有企业处于劣势,试点政策通过缓解融资约束等渠道,能够更好地提升非国有企业的竞争力。
(二)市场竞争程度
在市场竞争程度较低的行业中,“三品”试点政策的作用效果更加明显。这表明试点政策通过优化制度环境、缓解融资约束等方式,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在低竞争环境中的资源配置效率和盈利能力。
(三)居民消费水平
在居民消费水平较高的城市,“三品”试点政策对消费品企业成本加成的提升效应更为显著。这可能是因为这些城市的消费者对消费品的品质和品牌要求更高,试点政策通过提升供给质量,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四)区域异质性
在西部地区,“三品”试点政策对消费品企业成本加成的提升效应最为显著。这可能是因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金融体系不够完善,试点政策在这些地区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2008—2023年A股消费品工业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试点对企业成本加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三品”试点建设显著提高了消费品企业的成本加成,主要通过促进产品创新、缓解融资约束、优化制度环境等渠道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这种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市场竞争程度较低行业、居民消费水平较高的城市以及西部地区更加显著。
基于研究结果,建议总结并推广“三品”试点城市建设经验,提升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巩固国产消费品形象。发挥试点政策在推动创新、缓解融资约束、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作用,畅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路径。重点包括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健全政企银信息共享机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同时,细化试点政策内容,因城因企分类施策、精准支持,避免“一刀切”。通过调研企业实际需求,推动消费品企业多元协调发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